南宁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胶东乡土风情散文系列之十一王晓萍六月酱香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疗皮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82670.html

六月酱香浓

文/王晓萍

六月,新麦颗粒入仓,除了按传统习俗尝新、祭祖之外,男人们抓紧时间侍弄地里的玉米苗儿、豆苗,主妇们则有一项新的任务——做面酱。

选用当年的麦子,捡净沙粒,淘洗干净;再选出颗粒饱满圆润的*豆。麦子为主,*豆适量。添加*豆以增加面酱的甜乡味,增加油性,提高蛋白质含量。*豆少了味道不足,多了又舍不得。适量就看出主妇的手艺了。适量、少许,中餐大师常用的词语,最见技术,若是精准地说几斤几两,反倒失去韵味。

煮之前先把麦子和*豆在冷水中泡好发胀。爸爸在上工前就挑来甘甜的井水,一切都准备就绪。锅里的水刚好比麦子高出一个手背的高度就可以。水少了煮得不烂;水多了,把麦子煮开了花,缺少韧劲,做出来的面酱口感也不够好。大火烧开了之后,改为慢火,妈妈开始用大铲子不断地翻,保证麦子和豆子受热均匀,又不至于糊锅底。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淡淡的香味。每当这样的时候,闻着那个香味儿,我和姐妹就亟不可待地站在锅边等着。锅里的水渐渐熬干了,麦粒和*豆都一律鼓涨涨的,看起来还挺可爱的。妈妈铲出一小撮,放到锅台上,“尝尝烂不烂”,我们最期盼的就是这句“懿旨”。我小心地拈起一粒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用牙咬着,嘴唇却不敢碰。“别烫了巧嘴”,妈妈提醒着,我们一边咧嘴笑,一边吸溜吸溜地嚼。*豆入口绵软,清香中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儿;麦粒儿更有点嚼劲,比*豆更好吃,其香淡而持久。

煮好的麦子和*豆盛出来,摊在事先洗净晾干的木质门板上,大约有一寸的厚度,妈妈用那耙子一样的手,划出一道一道的沟,以尽快散去热气。爸爸也趁下工时从田野里捎回一大捆臭蒿或者荆子了。碧绿的臭蒿,闻起来有一点点臭味儿;开细小淡紫色花的荆子则有一种淡淡的药香。把臭蒿或荆子平铺在麦子和豆子上,均匀地摊开盖好,尽量不留一点点的空隙。这两种植物独特的气味,会形成这一道天然的屏障,使蚊虫蝇不敢靠近,这些麦子和豆子就可以安心地等待发酵了。

把这些东西放在阴凉通风又避光的地方,大约两三天之后,妈妈会小心地掀开一角查看,上面长出一层你几乎看不出来的白毛,麦粒和*豆内部已经悄然开始变化了。过三四天再去看一看,那些白毛毛已经变成青灰色密密实实的一层,看着有点丑陋,但美味就是这里孕育。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发酵完成了,它们完成了一次蜕变,这种变化,会给你带来惊喜。

妈妈把发酵好的麦子豆子收到干净的大盆里,用手搓成一粒儿一粒儿的,蒙上干净的白棉布,继续发酵两天后,就到磨房里磨成粉。磨成酱面粉之后,加水盐,把它调成酱面,在屋子里静置两天,让水盐酱面充分地接触融合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面就该请出阳光这个魔术师来施展魔法了。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酱面盆放在阳光下,上面依然用白色的棉布遮盖着。经过几天透透的阳光日晒,小院里很快飘散出那种甜香与咸香混合的独特的气息,令你忍不住张开鼻翼,深深地呼吸。

面酱表层已经变成淡淡的咖啡色,泛着点点的油亮,像极了傍晚洒满了阳光的河面。用筷子搅拌,让上下变得均匀,都能充分地接受阳光的照晒。晾晒的日子可长可短,时间短,味道淡,但是吃的就是那股淡淡的甜香;日子长,发酵得更充分,酱香味儿浓郁。这时候妈妈就可以施展身手___做炸酱面、酱闷土豆儿、酱闷芸豆,大葱蘸酱几乎顿顿有。我有时候甚至用馒头,同为面粉做的东西但你却吃出了不同的味道,尤其是玉米饼子蘸酱,粗糙松散的和细腻柔滑在舌尖充分融合交织,滋润了童年的时光,这是妈妈的智慧给家人带来的乐趣和享受。

这个季节,农村几乎家家做面酱,主妇们的手艺和做法大同小异,风味各有不同。村子上空就会弥散着浓浓的酱香,那种香味儿会一直持续整个夏天,持续一年,给物质贫乏的生活增添一抹浓香。

作者简介:王晓萍,笔名秀如、慧瑾,女,生于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学历。山东龙口市芦头小学语文教师,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平时喜欢阅读、朗诵、爬山、陶艺,愿意亲近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有比较敏锐的感知,喜欢传统文化,喜欢用笔抒写内心感受,抒写对生活的感悟。有作品在《烟台日报》《胶东文学》《福山文学》《牛城晚报》等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入选《胶东散文年选》()。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壹点号胶东散文

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

sin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