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5701670.htm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有24年的中小学教学生涯:前八年,他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冠军,他的语文课让无数同行为之惊艳;后十六年,他是独立语文教师,自选经典、自研教材,创造自由而有光的语文课堂。最近出版的一套《郭初阳的语文课》中,收录了郭初阳老师的课堂实录,他在“有趣、有料、有种”的语文课里,放进了整个世界,哲学、文学、历史、社会、伦理……孩子们得以在课堂上探索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郭初阳的语文课》(十一册)
郭初阳 著
黄月 绘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因时势而变
“革命性”语文课震动全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有人评价您的语文课堂给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震撼和影响。这种“革命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初阳:这种“革命性”,主要是因为时势。年,教育部推出了新课标总目标倡导“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恰好在这一年,我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学氛围宽松,师生都爱自由,求上进。学校社团很多,文化活动多;常规教材之外,鼓励教师研发校本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擅长,在课堂教学上积极探索。
探索了一年,教师教得舒畅,孩子们学得也开心。年底,浙江省举行教学研讨会,我做了名为《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想与实践》的讲座,呈现了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年4月,浙江桐乡的全省教研会,我执教一节示范课《珍珠鸟》,文字实录也收录在这套书里,从一个之前无人留意的切入点——笼子进入文本,当堂印证了好课堂需要有充沛的“思维流”,而初中生的思考力完全可以达到较高的层面。新角度,新阐释,新发现,课堂效果震动全场,“革命性”指的也许就是这些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您曾经说过,“追求有趣、有料、有种的语文课”,如何来理解这三个标准?
郭初阳:简而言之,有趣即考虑受众体验,是孩子们喜欢的;有料即审慎选材,读经典;有种即教学目标,意在培养卓尔不群的知者、行者与言者。当然还可以有不同的阐发,我曾经引C.S.路易斯《文艺评论的实验》的三段话来阐释好课堂与优质文本对孩子的帮助:
有趣——它是精巧的艺术品,塑造出来给人提供巨大的满足。
有料——它让我们进入他人的体验,它们不再是我们个人的经验,同样值得拥有。它可能是典型的(我们说“多么真实!”)可能反常(我们说“多么奇怪!”)可能美丽、可怕、使人敬畏、令人振奋、哀婉动人、滑稽可笑,也可能只是伤及自尊而令人愠怒。文学为所有的感受提供入场许可。
有种——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使我成为千百个人而仍旧保持自己。就像希腊诗歌中的夜空,我以无数的眼在看,但仍旧是我在看:在祈祷中、在爱中、在道德行为中、在了解中。我超越了自己,同时我仍然是我自己。
好的教学设计
有点像暗器“回龙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当年您教过的一个初中生这样评价您:“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老师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我在网上专门找了您的一节课看,讲解莫泊桑的《项链》,感觉实在是对听课者智力和阅读量的挑战。您的讲解不断地从课文跳出去,从文学价值、公民意识等多方面围绕着文本进行解读。这必然要求教师也是一个视野开阔的阅读者。您认为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不是有难度?
郭初阳:好的教学设计,有点像《书剑恩仇录》里赵半山的暗器“回龙璧”(设计巧妙,打出之后能自动飞回),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重新切入文本,激发全新的阅读体验。
让自己视野开阔,即便有难度,也得迎难而上,因为这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语文教师约等于文学评论者,只不过他的评论不在书斋,而在课堂现场,还需要带着一群少年一起探索,更活泼,也更有戏剧性。
顺带说一句,当年的这位初中生,也是《言说抵抗沉默》序言的作者,如今已是北大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您的阅读面是相当广阔的,在从教这些年里,哪本或者哪几本书对您现在的教育理念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郭初阳: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关于教师个人心灵的建设;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关于学习期的区分,课程研发等方面;还有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斯蒂芬·克拉生指出自由阅读并不能取代语言课程,它当与指定阅读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他坚持认为“语文课基本上是文学课”。
我们一直假设必须先熟习语文的“技能”,然后才能将这些技能应用到阅读与写作。但这并不是人类大脑运作的方式。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为了有意义的东西阅读,为了阅读与我们有关的东西,才是语文识字力发展的原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信息便利的互联网时代,您觉得对语文老师、语文课有什么挑战和要求?
郭初阳:如今的孩子们是“网络的一代”,他们通晓各种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搜索引擎,能随时查阅所需知识,便捷地获取各种最新信息,数字学习时代,对教师最大的挑战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源泉。学生甚至可以绕开教师,自己获取所需资料。
既然有了搜索软件,为什么还需要教师呢?教师必须思考,除了知识之外,教师如何以动作、表情、启发式的问题,来营设情境和现场示范,提供难以数字化的对话互动、情感交流、爱的传递、亲历感、信任感等等,这些也许是今天的教师努力的方向。
理想的教材标准
有大纲而无统一教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今天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从对学生的影响力而言,您认为是语文教材的问题,还是教语文的人的问题?十年前,您和几位教育工作者在《救救孩子》一书中对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篇目进行了点评分析,指出了一些缺陷。十年过去了,您觉得教材的不足之处是否有所改观?您理想中的教材的标准是怎样的?
郭初阳:教材与教师,都存在不足。《救救孩子》一书在年出版,里面所指出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弊病,如经典严重不足、选文短小轻薄、随意改动名家作品、缺乏明确的文体意识等等,依然没有改观。
我理想中的教材的标准是,有大纲而无统一教材。学校、教师有选择教材的自由。根据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擅长,放手做教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经特别强调:“阅读关乎语文更关乎孩子未来。”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面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哲学、历史、科技等各种类型。在您的十堂精彩的语文课里面,有三节儿童哲学课,分别是关于《牧人的故事》《哈里森·伯杰隆》和《苏格拉底的申辩》。您认为哲学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什么帮助?
郭初阳:哲学能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呢?倘若请苏格拉底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他会这样说:“许多人不懂哲学。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一旦他认真学习的死到了眼前,他倒烦恼了,这不是笑话吗?”苏格拉底以慨不避死,从容饮鸩来亲证他的哲学,所以,要说哲学有什么用处,哲学的第一种用处就是教人勇敢。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哲学的第二种用处是教人积极。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区别了两种活动——受内心不安或名利压力驱使而旋转不休的人,只是一个狂热的受苦的奴隶;人们往往把一个坐在椅子上沉思默想,察验自己以及自己同世界关系的人看作是消极的,因为他貌似什么都没有做,实际上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是最高的“积极的活动”,是灵魂的积极性,只有那些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做到。
哲学还有第三种用处,让人此在而又超越。因为哲学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命的醒觉;不是为了更雅致,而是回到本初的质朴,凝神谛听到那些君临的永恒法则,“某种更高的生活以奇异的刹那在我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忽然掠过我最惨淡的时刻”(梅特林克),把一切都点亮,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刷新灵魂的态度,并持续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社会写作
记录真实的人与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这套书中有一本社会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您很早就开始给越读馆初中年级的孩子布置作业,买一份当周的《南方周末》,在课堂研讨报纸上的话题。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郭初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学生每个周末来上课时,人手一份《南方周末》,每次90分钟的语文课堂,前15—20分钟为读报时间,师生一起谈论当期南周的文章,最长的一次用了45分钟读报。这样做的初衷,是因为对孩子们来说,报纸有三重功能:是进教室的入场券,是每周更新的语文教材,也是试笔的园地——也许可以称之为公民写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实践之能力,都蕴含在其中。
一个显性的效果就是发表的作品。几年来,在南周评论版上发表的习作有几十篇了,每一篇都取自日常的生活,结合了自身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动议。这些真实的人与事的记录,仿佛小小的蝴蝶翅膀的振动,略略鼓舞着读者的心,也预兆着某一场飓风的到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关于写作,很多学生都有抵触情绪,即便是喜欢的,也是在套路中完成。齐鲁晚报组织过两届作文大赛,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套路写作。在您看来,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小学生的写作,如何避免套路化作文?
郭初阳:写作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能力,倘若不具备,实在可惜。学生不喜欢,原因是多样的:缺乏好的范本,没有具体的指导,或没有应用于生活以发现写作的力量……写作的意义在于表达自我,交流思想,提升观念的水位,推动社会的前进。
小学生的写作,避免套路化作文的方式有三个要点:首先,要有优质的学习范本;其次,要有具体的写作指导;最后,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近些年流行研学游,您也出过两本关于旅行写作的书,《从西湖到瓦尔登湖》和《远在远方的写作课》。从您个人的经验来讲,如何帮孩子做到有深度、有意义、有收获的旅行?
郭初阳:简单地说,提前半年做准备,细读一些相关的书,把阅读与现场适当地结合。去美国的旅行,师生们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了,精读的书目有三本,《瓦尔登湖》自不必提,其余两本是《美国的历史文献》与《罗丹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