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至今的悬念 [复制链接]

1#

说起我与新民晚报的渊源,还得追溯到年。那年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我跟随母亲去湖北省随县探望在部队工作的父亲,曾在当地的一所农村小学借读了一学期。记忆中那是一所建在山坡上的学校,有三排砖木平房,教室里只有一排排低矮的长条形课桌,小板凳都是学生自带的。学校就我一人来自上海,没多久大家几乎都喊得出我的名字,也算是个校名人了。

一天,下课时分,我路过教师办公室,被五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叫住:“周珂银你看看,这是你们上海的报纸,新民晚报。”她向我递来了一张报纸。我有些惊讶地接过报纸,便靠在走廊的柱子上专心看了起来。报上都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我读着其中的一篇,虽然字还认不全,但连着上下文大致尚能读懂,正读得津津有味时,上课摇铃了,张老师来要回了报纸,并催促我回教室上课。

接下来的听课便没了心思。我在想,我从上海到这儿先要乘上三天的轮船,再坐五六小时的火车到县城,然后还要坐两小时部队派来的卡车。那么遥远偏僻的地方,而上海的一张报纸居然可以传到这里,能够在上面写文章的人太了不起了,我以后也要在报纸上写文章……

回到家,我兴致勃勃地把看到新民晚报的事告诉了父母。不料父母异口同声说,现在哪来的新民晚报?是不是看错了?我肯定地点点头,说没错,新民晚报这几个字我还是认得的。父亲又问:“你看日期了么?什么时候的报纸?”这一问,我被问住了。

翌日,揣着疑问,我找张老师问起那张新民晚报。张老师说这张报纸是她向村里的一个上海知青借阅的,已经还给人家了。我问起日期,她也被问住了,说日期倒是没留意,若遇到那位知青她可以再问问。一连几天,张老师都没给我回话,有一次我故意迎面向她走来,她大约感觉到我期待的目光,便说下次遇到那位上海知青一定会问了告知我。但之后张老师没再提起过,我亦不好意思追问了。

一晃进入暑假,我即将返沪。临行前几天,我们家属院的双胞胎兄弟大华小华要去看望他们的班主任张老师,我要跟着去,因为我还在惦记着那张报纸,甚至还想见一面那位上海老乡。小哥俩勉强带上我,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时已是下午三点过了。不巧的是张老师赶集去了,等了个把小时,眼见日头西落,张老师仍未归。大华小华只得留下送给张老师的礼物一袋籼米,与她父母作别。我有些失望,走在田埂上回望这个村落,此时,晚霞开始漂染天空,不少农舍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于是乎,这张晚报的日期终成了一个悬念。当然,时至今日,这个日期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还是孩子的我,在异地意外读到这张来自家乡的报纸,那份惊喜和激动,乃至产生的萌动,仿佛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使我在成年之后成为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并努力成为了副刊作者之一。(周珂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