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按:原发于《羊城晚报》花地版,有删节,感谢小攀兄。今全文编发,有些枝蔓,权当掌故,藉以纪念那个文人的*金时代。
昨天下午在朋友圈看到著名杂文家鄢烈山老师说“惊闻张祖慰老师昨晚在电脑前,突发脑溢血逝世。”又是愕然又是悲痛,继而陷入了深深的缅怀。旅欧时期的祖慰老师。“张祖慰”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而他的笔名“祖慰”却广为人知。他生于年,今年虚岁86岁,可谓高寿。不过对照他平时的优雅风度、健康生活、硬朗身体、勤奋笔耕,他的去世可谓噩耗了。鄢老师说“祖慰老师终生都在思考与写作。他才华横溢,文理兼通,学贯中西,辩才无碍。为人刚直而温和。”结合我对他的印象,这个评价,无比准确。《南方周末》巅峰期的代表、著名杂文家鄢烈山老师。年年底的某一天,上海文汇出版社总编辑萧关鸿老师来到广州,打电话给我,说他来广州推广章含之女士《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邀我见面。第二天早上我从五羊新城来到他下榻的广东迎宾馆,一起吃早饭,同桌的有一位长者,萧老师介绍这是著名作家祖慰老师,老家江苏武进,我说我们是老乡。祖慰老师当时已经67岁,但身体硬朗、气质清癯、谈吐儒雅,名士气质十足,丝毫看不出年龄。早饭后我见到了章含之女士,章女士见过大世面,举手投足都是大人物的范儿。我知道她是“名媛”洪晃的妈妈,但我对洪女士一直敬而远之。我对她说我老家兴化,跟乔冠华同志的老家建湖挨着,她很高兴。不过我说我更崇拜章士钊先生。萧老师邀我到天河购书中心参加章女士的签名售书仪式,我也获赠一本。当时排队的读者从购书中心一直排到天河立交下面,章女士很惊喜,她对我说没想到广州人这么爱读书。我说广州人本来就爱读书,这些读者大部分都是历史爱好者。章含之女士与她的名媛女儿洪晃。这是题外话,我跟祖慰老师保持了联系。他当时住碧桂园凤凰城,我请他到我家里吃饭,母亲的家乡菜他比较认可,他说他还是小时候吃过江苏菜,记忆不多,却有发言权,他说母亲做得好。祖慰老师的阅历极其丰富。他出生在上海,但一出生就遭遇日本人入侵,到老家武进避难,在那里度过童年。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分配到兰州当技术员,这是工科背景。同年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又有了文学经历。年入伍,又是*人身份,因为相貌英俊、声音洪亮、情感丰富,他先后在广州和武汉*区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员。年复员,在湖北当阳做工人。几年沉寂,因为才能出众,年到广西南宁歌舞团当歌唱演员,文艺气质算是完整了。年到湖北省作家协会担任专业作家,开始了他辉煌的文学岁月。年,他担任湖北作协副主席。祖慰老师有多重身份,但核心是作家,是他在80年代前后,集中创作了多部名著,在当时产生了不凡影响。比如短篇小说集《蛇仙》、中篇小说集《爱神的相似定理》、长篇小说《冬夏春的复调》、小说集《婚配概率》、中短篇小说集《困惑,在双轨上运行》、小说集《进入螺旋的比翼鸟》,他的小说《矮的升华》获全国五四青年文学奖。因为他独特的文本语言,他的作品被称为“怪味小说”。但他更重要的创作是报告文学,他的《线》、《审丑者》、《快乐学院》、《转型人》曾四次蝉联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引起了轰动。还有《扬弃与自由延长》与《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也都在当代报告文学领域中属于里程碑式的著作。后来我跟毕飞宇老师说起祖慰老师,他很惊讶地问,你怎么认识这么资深的前辈的?他的报告文学影响了一代人。毕老师。事实上也是,80年代是当代文学的*金时代,而报告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这个领域的作家,既享受了人生的高光,也要承受创作的艰辛与各种争议。祖慰老师不但行文大胆,而且身体力行,因此遭逢坎坷。比如他在年创作的《啊!父老兄弟》,因揭露了“文革”后期一件发生在湖北省天门县骇人听闻的大冤案,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上世纪80年代湖北文坛直面现实,直面现实,饱含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代表作品。后来该作品与白桦的《苦恋》一道,被作为有问题的典型,受到一位要人的批评。后来他长期旅居法国。到年前后,才低调回国生活与创作。签名现场。在遇到他之前,我对80年代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北京与上海两地。那时的湖北,我知道那里的一些作家,但过于“形而下”,评价不高,遇到祖慰老师,我才知道,当时的湖北,很有深度。从他那里,我还知道,那时的湖北,还有《青年论坛》这样的思想文化阵地,周围集中了一大批本土的中青年思想者。后来,我遇到了《青年论坛》的主编李明华老师。所以,我觉得80年代的湖北,可以说是被当代思想史“遗忘的角落”。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明华博士。祖慰老师跟我聊起这些,很兴奋。他说80年代你才读初中,怎么知道这么多事情?我说个人兴趣还有专业积累。他问我为什么历史上很多混乱的时代思想文化却很旺盛?我说只要有几个有底蕴善于思考的人在交流表达,你就不能说这个时代不行,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他深表同意。年我进入中山大学读博士,我请祖慰老师在天河城旁边的宏城广场喝咖啡。他很高兴,他送了两本书给我,传记文学《朱德群传》与《超时空艺术对话:杨英风VS米开朗基罗和毕加索》。他跟我聊到几度对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作专访,这可是当代少有的教育家。这次他去世,年近九旬的道玉先生专门撰写了纪念文章《改革开放的燃灯者:沉痛悼念祖慰先生》,从标题看,评价极高。刘道玉与祖慰,珍贵的合影。他又跟我谈到婚恋观,他在法国时,在台湾《联合报》的子报《欧洲日报》做记者与专栏作家,很了解法国那些不靠谱的婚姻模式,他见过朱光潜,朱老先生人老心不老,想学习歌德的“夕阳红”,被他否定了,他说婚姻与情感,是以身体与物质为基础的。他虽然差不多70岁了,每天坚持俯卧撑。我一捏他的胳膊,果然健硕。自此一别两宽。但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