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搜炸了男子趁前女友熟睡,翻开她眼皮真 [复制链接]

1#

综合:南宁晚报、新华社、新华视点、环球青少年家庭教育!近日,广西南宁一个“奇葩”事件冲上了微博热搜榜。据南宁晚报消息,广西合浦28岁的*某辉以还钱为由来到前女友董某家中,看到董某正在生病,于是主动做饭喂药。在被“贴心”的照顾中昏睡过去的董某怎么也没想到,一觉醒来,手机和银行卡里的15万余元人民币已经被转移到别人的账户。近日,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对被告人*某辉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事件被曝光的细节还有:*某辉是广西合浦人,因*博欠下债务,便产生了从前女友那里弄钱的念头。年12月26日上午,被告人*某辉打电话给被害人董某,说要当面商量偿还恋爱期间借董某6万余元的事。当天下午,*某辉提着菜来到董某家中,主动提出为其做饭。看到董某正在生病,他还“贴心”地送药给董某吃。董某喝了*某辉冲泡的感冒冲剂,加上生病,便渐渐昏睡过去。*某辉看到董某昏睡过去,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贪念,用董某的指纹解锁了董某的手机,然后翻开董某的眼皮,用支付宝人脸识别功能进入支付宝,分多次从董某的花呗、借呗、支付宝余额和银行卡转走人民币共15.41万元,最后通过套现将这些钱转到自己的支付宝上。离开时,*某辉还带走了董某的手机和一件外套。随后,*某辉将这些钱用于生活开销、*博和还债。次日凌晨,董某醒来后发现手机有转账信息,打电话给自己的另一部手机和*某辉的电话均无人接听,便向公安机关报案。年4月23日,逃到外地的*某辉被公安机关抓获。据了解,*某辉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年9月24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对*某辉提起公诉。近日,兴宁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某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依法对其作出以上判决。

人脸识别你开吗?

在这事件中,网友们第一时间对渣男集体控诉,再对***的再一次深刻认识,但很快网友对人脸识别等智能识别手段的安全性展开了讨论。不少人表示,根本不开刷脸支付,甚至指纹支付都没开。今年年初时,清华大学的RealAI团队曾发布一项测试结果。他们用打印出来的眼镜,成功破解了19款安卓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系统,一时引来业界哗然。这次测试共选取了20款手机,其中1款是国外的,另外19款都是我们国产的智能手机,居来自排名前五的国产手机品牌,每一品牌下选取了3~4款不同价位的手机型号,覆盖低端机到旗舰机。他们甚至还用抗样本破解了几款*务和金融App的人脸识别系统,冒充机主完成了银行开户。研究人员表示,第一步清华大学的测试人员,把19部国产手机,人脸识别全部绑定为旁边的“1号同学”;第二步,让旁边的同学、同事,拿起他的手机,进行人脸识别。请注意,这里直接识别非绑定人员的面部是无法打开的;第三步:将1号同学的照片,特别是眼睛部位图案打印并裁剪出来,贴到我们平时戴的眼镜上面。然后解锁成功了!当今社会上人脸识别早已广泛应用,包括线上*务、线上银行、线上贷款等等,但是人脸识别是否存在致命风险?风险又有多大?这些问题不得不谨慎面对。若如清华这次的测试,只需打印高清照片,就能够解锁手机打开各种软件,甚至随意更改密码、转账支付等等,真让人不寒而栗。

请不要以为我们是故意耸人听闻!

我再给大家看看《北京日报》前不久报道的这一起事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

某男子准备买房,于是去一家钟意的售楼处看房。看完后,男子对房子比较满意,于是询问价格。

包括向售楼处、也包括多次向不同的房产中介询问价格,优惠!!货比三家后,这个男子找了优惠最好的一家“正式买房”!!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据《北京日报》报道,这位不久前刚在南四环某楼盘购买了商品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在签约前发现自己被人脸识别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男子因为没戴头盔,自己去看了一眼房子。然后被开发商的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了。

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出了这个男子的“身份信息”。然后一下子这个人就稀里糊涂损失了20万!!!

毕竟,从技术角度看,人脸图像或人脸视频本质上也是一种数据,人脸不能复制,但代码是可以被获取和重构的,一旦被采集到,就能被人工智能精确的打印出来。

到时候,你能咋办?

去整容、换脸吗?

可是,就算你“换脸”,你的人脸和眼睛的生物特征还在啊,比如你的眉间距、虹膜等,都是变化不了的。

所以,刷脸支付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的!

我们不能太大意!

你的脸只值5毛?

规范人脸识别,刻不容缓!

更为可怕的是,因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技术,你的人脸信息随时可能有泄露风险,有心人获取的成本甚至非常低廉。

更早时,新华视点的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专家提醒,这些人脸信息有可能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要的话五毛一张打包带走,总共两万套,不议价。”一位卖家用
  1.不要在网上乱发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自己的指纹。在用完指纹锁或者手机之后,用手在传感器表面上擦一下,通过这个动作,指纹图像就会完全模糊化了,也就没有了任何提取价值;


  2.对于一些要求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或视频的服务,应保持警惕;


  3.不下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避免使用陌生的无安全防护的Wi-Fi;


  4.使用虹膜验证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随意上传照片到网络,也不要轻易接受他人拍摄照片的要求。

请记住,生物信息,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你!我!他!

所有善良的人们,对此一定要警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