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宁晚报」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府印发了《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广西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年起,广西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回顾此前报道:不再分文理、实行“3+1+2”模式!广西出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那么,
对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
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对此,本报记者对业内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一起来看看!
1
学生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
将深刻影响选科方向
根据《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学生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
南宁三中副校长、广西新课程学科专家组成员李杰认为,高考综合改革最主要的变化就是选科组合与大学专业选择的直接对应联关系。在高考综合改革之前,是学生的高考分数先出来,大学专业才出来,学生根据高考分数选大学专业。
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之后,学生在高一就可以提前了解大学院校、专业录取所对应的选科组合。简而言之,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将来想读的大学、想学的专业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选科时,通过综合分析,求得这些选科因子的最大公约数,以此为标准,最终拿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这样就可以用自己优势的学科去弥补弱势学科来达到真正的兴趣学习和取长补短。”首批广西教育*策与法制研究专家库专家、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寿强告诉记者,在高考投档中,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院校+专业组”指的是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那么,这类型的“院校+专业组”的投档录取方式有何优势?陈寿强教授说,这种方式能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满足高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2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校录取挂钩
切实转变育人模式
在《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两依据、一参考”,参考指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陈寿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新高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主要采用档案式的评价,要求学生在特定平台中客观记录具体活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权在高校。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陈寿强说,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意味着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校录取挂钩,从而放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在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如高职审核注册录取)中,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形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或成绩,并在考生录取总成绩中占一定权重。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重要参考的改革,有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发展;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从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