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云“清明难得晴”。记忆中的清明总是微雨霏霏,濡湿那条通往山间墓地的幽幽小径。
小学的时候,每逢清明,老师都会带领我们沿着那条开满野花的幽径,来到山中那片绿树环绕的墓地,面对十几座荒草凄凄、杂乱无章的坟茔,献上精心扎制的花圈,然后肃然默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缓缓讲述起那些血泪与情爱织成的悲壮、美丽的故事,把我们带到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陌生而又神往的年代。每当此刻,我心中总是激动不已,恨不能马上长大,扛起钢枪去保卫可爱的祖国。谁知长大后才知道,当兵也要有关系,终于没能如愿。
于是,每年清明,便背负着沉重的心情,想象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与亲人,和蔼沉寂的面容,柔和期待的目光,高尚或者善良的灵*仿佛在潇潇雨丝中翩翩起舞,轻轻亲吻着我羞涩的面颊,令我惭然心痛。
不觉又到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我伫立在濛濛细雨中,任凭这清爽的甘霖滋润着我愧疚、疲惫的心田,凄婉的情愫随滚烫的浊泪潸然涌流。朦朦胧胧中,一团温馨圣洁的火光环绕着我,纷飞的纸灰如蝶舞翩翩,悄然飘落我日臻澄澈的心境。
清明倍思亲,梦里犹断*。他乡方一日,故园几度春。一一写下这首小诗,向着冥冥中梦绕*牵的远方,我捧出真诚的祝福与祈祷。哦,久违的亲人,你可听见我心灵深处声声啼血的歌吟?你可感到我泪光莹莹日夜疯长无尽的思念?!……
、3、19夜郑冠清写于山居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