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 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开腹阑尾切除术(对照组46例)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96例)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中国论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是目前我国基层医院较常见的普外科急诊病种。McBurney首先报道了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术式仍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流方案。随着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腹腔镜下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普通外科开腹手术操作,1983年Semm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成为了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新选择,ller[1]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优于传统开腹手术,SSauerland等研究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经济效益方面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差不大。但在我国目前仍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也有学者提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优势不大且增加了患者较大的经济负担[2]。虽然,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没有得到一致的公认,但有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已经开始尝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59例。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年龄8~7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9h;观察组年龄岁,发病至就诊时间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下表:
注: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均排空膀胱及相应术前准备。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在脐下缘做1cm弧形切口,常规建立CO2气腹,安置套鞘,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明确诊断后分别在耻骨联合上3cm及右腋前线肋弓下2cm水平做1cm横行切口,安置套鞘,置入操作器械,对于腹腔内有脓液患者,现给予抽吸,然后找到阑尾,将粘连组织分离,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分离出阑尾系膜血管及阑尾根部,采用可吸收夹对阑尾根部及系膜血管进行结扎,阑尾残端用电凝处理,对于因坏疽或穿孔导致阑尾根部无法进行结扎的患者,用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残端,再用大膜覆盖,进行缝合加固,将阑尾用标本袋密封取出取出,冲洗腹腔、消*切口后拔除器械,缝合切口,对于腹腔污染严重患者留置引流管。对照组:在右下腹部麦氏点做手术切口,打开腹腔,抽吸腹腔内积液,分离粘连组织,找到阑尾并切除,常规护理阑尾残端及肠系膜,清洗腹腔后缝合切口,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徐平等[3]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时间大于开腹手术时间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超声刀等新型器械的应用有关。而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