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公交车日均客运量为.3万人次,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由于公交车盲区大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庆幸的是,这一问题有解了。9月17日,由市公交局主办、深圳市西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承办的年公交出行宣传周之智慧交通日活动在宝安客运中心举行。
西部公汽发布了新型智能公交车,该车外表和普通公交车无异,但是后视镜从外面移到了里面。该车配备新型的电子后视镜,能显示车头的盲区,车厢内还有电子节站屏,能实时显示到站信息。此外,安装于车厢后门的摄像头能够实时记录上下车的客流人数,通过后台大脑智慧分析客流,进行车辆智慧调度发车。
新款电子后视镜能覆盖盲区和录像
记者在新型智能公交车上看到,新款的电子后视镜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光学镜,电子后视镜安装在车厢内,分布于车头的左上角和右上角。这款电子后视镜的屏幕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普通的后视镜头影像,而下半部分则是车前两侧视野盲区的影像。
据西部公汽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原靖介绍,该款电子后视镜采用流媒体摄像头技术,具有录像功能,若发生驾驶员视野盲区内的事故,可以更加方便调查取证。此外,电子后视镜较传统后视镜有更宽更远、更清晰的视野,有助于驾驶员在弱光、强光、雨雪等恶劣天气下,以及夜间安全行驶。辅助驾驶员侧方停车,便于行车过程中的并线和变道。
记者在车厢内还注意到,以往深圳公交车座椅上方张贴的纸质公交站点线路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同等大小的电子节站屏。据介绍,这块长方形的屏幕相比以往的纸质报站屏更加环保,也更智能。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以及站点信息,还能根据报站信息联动点亮相应的站点指示灯。以后乘客再也不怕坐过站了。
当记者准备下车时,发现头顶上方有个小型摄像头。原来,这是车载视频客流采集仪。通过采集仪,能够实时获取客流数据,通过客流仿真分析与自动排班系统,自动生成发车时刻表人车对应排班计划。通过实时车辆调度缩短乘客等车时间。据悉,目前西部公汽已在龙华区条线路的余台公交车安装了使用了车载视频客流采集仪。今年度,计划完成设备的全覆盖安装,逐步实现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的全智能化排班。
驾驶员违规行为随时语音提醒
近年来,深圳公交以科技手段切实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公交出行吸引力,让公众真切感受到出行更便捷。活动现场,除了智能化硬件设备,西部公汽还向市民展示了软件系统,即后台大脑在公交营运中的应用。围绕智能公交、便捷出行这一主题,市民代表在西部公汽调度中心了解了信息化应用情况,现场观看了公交车上的信息化设备。
在驾驶室内,有一套正对着驾驶员的公交车辆主动安全防控设备。在驾驶员行驶过程中,通过对驾驶员建模,能够识别驾驶员是否有打瞌睡、接打电话、抽烟等违规行为,并进行语音提醒。该设备已经完成套安装,初版定制平台已经部署测试。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市民可以通过APP移动端、小程序等方式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取公交线路出行信息,各类公交出行信息触手可得。同时深圳市西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在优化发车方面,通过分析、应用客流大数据,以车辆高峰多跑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原来在首站候车时,看不到什么时候发车,处于盲目等待的状态,现在我可以通过西部公汽的APP查询首站的计划发车时间点,获取发车时间信息更全面了。活动现场,一位市民激动地说。
深圳晚报记者董玉含责编徐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