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如何制作课件讲解视频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疫情期间,为保证正常教学,不少大学教师开始录制课程视频准备进行线上教学。但课件录制过程中视频默认的分辨率太大,修改操作难度较高。针对这一问题,两位华理学子自主开发出了轻量级视频格式转换小软件。他们用程序抗“疫”的方式,让老师们的课件“瘦身”却不“缩水”。他们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级研究生张巍、级本科生陈实。
2月9日,张巍从导师万永菁老师那里得知了目前学校教师录制课件的现状,提出开发轻量级视频格式转换软件的设想,也得到了万老师的大力支持。随后,他和陈实两人主动请缨,一同完成这项工作。
拥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张巍牵头,负责设计和编码的工作;参加过众多比赛的陈实提供经验和想法作为参考,充分发挥起最强拍档“不会太绕弯路,可以确定对的方向”的优势。当天晚上9点,二人便合力做出了小软件的初版,老师看过后也赞不绝口。
经过不断测试与修正,2月10号中午,张巍和陈实就提交了最后的版本,用不到24小时高效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张巍和陈实设计出的软件的最大优点就是安装方便、针对性强。在这款软件里如要实现将分辨率转换为P的任务,只需要把49M大小的exe文件和要处理的视频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双击运行软件即可完成转换。而“格式工厂”软件中有众多格式参数、采样率等需要手动调节。对比已上市的同类型软件,张巍和陈实设计的软件不仅可以免去老师们到网上寻找和学习使用复杂格式转换软件的烦恼,还排除老师们使用PPT录屏方式制作课程视频的后顾之忧。
日常中的张巍和陈实,是两位学霸。他们,也是将理论知识用到了生活、工作、实战中。曾获得数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铜奖、“绿色化学化工”全国二等奖的张巍去年秋天就拿到了网易和华为研发岗位的offer。去年9月,张巍进入网易实习,负责实现游戏中字体的动态效果重现。他坦言,“在工作中用到了深度学习的理论知识。”网易实习和他的研究生课题也是高度相关,在实习之前,张巍就在《自动化学报》上发表了他的小论文——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书法字笔画分割。
在此次软件开发中负责做“军师”的陈实曾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ACM-ICPC上海大都会赛铜奖、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作为荣获“挑战杯”一等奖队伍中唯一一名大三学生,陈实负责着项目产品向边缘计算设备的移植、调整和优化,以及为项目答辩与展示时所使用的原型设备提供支持和保障。
与普通人一样,两名华理学子也一直“宅”家。不过,居家抗“疫”的日子,两名同学同样日程满满。
“制定一个计划,坚持一件事情。”在家抗“疫”期间,张巍一边准备着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一边自学之后工作上要用到的3D图形学和unity3D游戏开发。即使不能出门运动,也会在每天下午会跟着keep锻炼上半小时,晚上也会和家人一起看综艺、聊天。
“在家的日子里,也在为比赛而冲刺!”陈实带着项目“关于知识图谱在语言模型中的嵌入以及对图片问答等下游任务的影响效果”报名了“大创”赛,身为项目组长的他,在放假期间每天都会开语音会议带领起组员,一起读论文、读代码、改代码,为大创赛的中期答辩做着积极的准备。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