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东好人第125期评选结果出炉,东营这些
TUhjnbcbe - 2025/2/7 17:36:00

记者王帅实习记者吴陈娇

近日,山东好人第期评选结果出炉,东营上榜的有助人为乐类刘述政、诚实守信类魏玉芬、孝老爱亲类刘兴军。

刘述政:讲解红色故事,播撒夕阳余晖

刘述政,中共党员,是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初级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现在是大码头镇小刘桥村红色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退休前,他曾荣获“广饶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呼,是一名真心呵护孩子、一心扑在教学上而被领导同事们广为赞誉的“好老师”。

年6月,小刘桥村红色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刘述政自告奋勇成为纪念馆唯一的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为了做好讲解员的工作,他用大量时间翻阅资料,走访老革命、老干部、老人家,掌握小刘桥村革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还在网上搜集大量历史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他整理了几套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为不同的受众提供更容易理解、共情,能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的服务。作为一名义务讲解员,本应含饴弄孙的年龄,他却把自己所有时间都奉献在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以及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纷纷组织干部职工来到小刘桥村红色纪念馆,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刘述政每天都承担着大量的讲解任务,由于讲解密度大、时间长,嗓子嘶哑了,他就在口袋里随身带着润喉片,晚上打吊瓶,第二天仍然准时出现在展馆……“咱当初建这个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叫更多的人来接受教育,现在来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累点,但心里高兴!”刘述政动情地说。如今在纪念馆内展出小刘桥村革命历史图片20多张、文物17件,民俗展品10余件,自开馆以来,刘述政亲自讲解接待参观人员超过人。

刘述政同志以他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外界展示了一个普通退休教师的风采,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讲解员,坚持以自身的力量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革命烈士事迹,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努力工作,受到了各方的赞誉。

魏玉芬:传承传统技艺诚信做笔立人

魏玉芬,是广饶县齐笔文化工艺品厂总经理,是中华齐笔的第五代传承人,年出生于北京前门大街的“魏氏制笔世家”。从事毛笔行业以来,她先后获得了“三八红旗手标兵”“十大创业女明星”“山东省最具文化力的十大女企业家”“齐鲁最美巾帼手工匠人”荣誉称号。50多年来,魏玉芬潜心齐笔,矢志不移,愿将一生心血付齐笔,惟愿匠心永流传!

父亲魏守先被誉为京津地区“中华齐笔”制作大师,出生于制笔世家,长期沐浴在齐笔文化和齐笔制作工艺的阳光里,魏玉芬从小对齐笔文化和制作有深厚的感情。从12岁开始见习制作,17岁正式学徒,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父亲制作齐笔的嫡传。然而女孩学徒谈何容易。按照齐笔制作的工艺要求,首先必须能正确使用制笔工具,因为手劲小,握力也没有男孩大,时常用骨头梳子把手戳破,为了掌握好各种技艺,她忍着疼痛,坚持练习。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力排万难,用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学成,掌握了毛笔“水盆”制作工艺中的全部技术、工艺技巧。

自年成立第一家公司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以来,魏玉芬一直在公司工作,主要负责毛笔的生产、验货和保管。十几年来,她坚持“手艺立品、诚信立名”,有了独树一帜的传统手工艺,还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诚信用料、诚信经营、诚信销售和服务,才能真正树立起齐笔品牌,为企业负责、为群众负责。各级领导对齐笔的传承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搭建了很多很好的宣传平台。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栏目“沿海行”第15集就专门介绍了魏玉芬的齐笔制作事迹。山东电视台、东营电视台、东营教育电视台、广饶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新华网等都相继报道了魏玉芬的事迹、齐笔文化和齐笔工艺。当前,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公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推陈出新。年,“齐笔制作技艺”列入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6月参加的山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中,魏玉芬制作的特大号毛笔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并颁发证书,同时授予“齐笔”传承人称号。经山东省政府认定,获得“私营文明企业”荣誉称号。经广饶县工商局等部门认定,获得“乐安老字号”荣誉称号。制作毛笔全是手工操作,一些从事制笔的老艺人相继离世,而大多数年轻人又觉得学做毛笔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赚不到钱。面对这个问题魏玉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好在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正在创办齐笔工业园区,面向全国的有志青年包括残疾人招生,学生毕业之后,直接留在毛笔厂工作。作为齐笔之乡的大王镇,正大力推动文化传承,让齐笔文化连同书法一起走进课堂。孩子们在指导下手工制作毛笔,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不断保护传承和发展,广饶齐笔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为广饶县赢得了“齐笔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齐笔传承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产品,先后推出《梅兰竹菊》《精品文房四宝》《龙凤呈祥》《红船领航峥嵘岁月》《一书一笔中华齐笔套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蓝交汇》《龙凤龟鹤》等作品,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齐笔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书写文化的进步,传承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毛笔在文字书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毛笔在当前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有所降低,但作为中国书法绘画事业必需的工具,齐笔正以其独有的使用性和艺术欣赏性越来越成为人们珍贵收藏之宝。

刘兴军:苍天不负苦心人,爱心唤醒植物人

刘兴军,山东垦利人,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生产村的一名普通村民。10年来,他一直照顾身患重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他用责任与生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刘兴军与妻子结婚近33年,婚后二人一直相敬如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年2月22日,在去河北岸收花柴的途中妻子遭遇车祸,经过几天几夜的全力抢救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是却严重脑创伤、脑积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成了植物人,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出院回家后,刘兴军不知道怎样护理一个植物人,饭煮得不够烂,喂饭时就会让妻子呛着。妻子只能吃流食,刘兴军一日三餐换着花样的做,饭里添加肉食、蔬菜、瓜果打成的糊糊或汤汁。每天做好饭后,凉得不冷不热,一勺一勺地慢慢喂给妻子吃,喝水是用注射器一滴一滴地喂。刘兴军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给妻子擦手洗脸、做饭喂饭、换洗衣服,转身、按摩、换尿不湿,同样的事情一天要重复若干次,以防止妻子生褥疮和肌肉萎缩。夏天把妻子放在门板上擦洗身子,冬天打开空调,生起炉子为她擦洗。患病几年来,妻子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身上始终干干净净的。只要有机会,刘兴军就跟妻子说话,期待着早一天唤醒她。

期间,刘兴军不仅没有收入来源,每月还要支付妻子多的医疗费用和儿子每月的上学费用等千余元,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刘兴军喘不过气来,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不足50岁的人头发白了将近一半。乡亲们有时看到刘兴军照顾妻子的艰辛就劝他放弃,但是刘兴军每次都坚定说:“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必须想办法让她多活一天,照顾好她是我做丈夫的责任,孩子也更不能没有妈。”也许是刘兴军爱的付出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他的不离不弃驱赶了病魔,年2月,妻子缓缓睁开了眼睛。“她醒了!她醒了!”刘兴军满含热泪跑到街上激动地大喊,泪水中包含着些许的辛酸与几多喜悦,这种奇迹的出现离不开他的悉心照料与呵护。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渐渐懂事,想方设法减轻父亲的负担,学会帮妈妈做许多事情,工作之余常回家探望父母,给他们送来钱和生活用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古往今来被人们当做遥不可及的目标去追求的爱情理想,就这样在一位普通的农民身上完美呈现出来,他用每一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朴实无华地诠释着“丈夫”二字的深刻内涵。不论疾病还是困难,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相守,没有风花雪月,却是人世间至深之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好人第125期评选结果出炉,东营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