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经中国代表团交涉后,军力图被撤换成发言嘉宾头像杨一帆摄
5月30日下午,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始前一天。当记者进入会场踩场时,被现场巨幅陈列展示“震惊”。
在进入会场必经的主通道一侧,主办方以多幅高达约两米、长达数米的巨幅图片,详细陈列着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兵力的部署,还局部放大了部分地区。经中方代表团的紧急交涉,31日记者再次进入会场时,发现这些图示已经被包含大会发言人的头像图片撤换。
“煽情得狠啊!”一位曾经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中方专家在得知相关情况后表示,这恰恰反映主办方害怕失去影响力,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对方的失败心理。
香格里拉对话会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的“亚洲安全峰会”,主要由亚太地区各国防务部门和专家学者参与,从年开始在每年5月末6月初举行,至今已是第十八届。起初,香会的主题确实聚焦于一些具体的、有助于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的议题,如反对恐怖主义、加强区域安全合作。但自年以后,香会就逐渐“变味”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博眼球”,主办方在议程安排与主题设计中,开始侧重渲染中美之间的摩擦、矛盾乃至对抗,以此作为保证香会成为热点的不二法门。此外,香会越来越有西方搭台、美国唱戏的趋势:不仅美国防长拥有每年在大会上首位发言的特权,也成为了他们发布对亚太地区战略调整的优选平台。
如此情形,中方为何还要坚持出席?
尽管香会主办方存在这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中国时隔8年再度派出国防部长级官员出席对话会的事实表明,中方并不惧这些低劣的炒作,而是正大光明地将香会视为加强沟通协调,增进友好互信的平台。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地区国家在会议上的发声,则清楚地表明维护地区稳定、强化沟通合作才是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的主张。而地区国家爱好和平与发展、管控分歧与争端的共同意愿,也必然不会因一些低劣的炒作而被湮没。新民晚报特派记者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