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人持刀杀妻,获刑十五年
近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一件故意杀人案。98岁的被告人许某盛怀疑妻子用毒药害自己,遂持尖刀将妻子杀害。海南一中院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许某盛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据悉,被告人许某盛与被害人马某卿系夫妻关系,共同生活期间,感情长期不和,许某盛多次打骂和持刀恐吓马某卿。
年5月12日晚上22时许,许某盛因怀疑马某卿拿毒药害自己,在万宁市自己家中,手持一把尖刀捅刺马某卿胸部、背部等部位,后被女儿许某珠、女婿方某宁和闻讯赶来的邻居王某制止。方某宁从许某盛手里抢下尖刀后,于22时30分许携带该刀到万宁市公安局南林派出所报警,民警立即出警到现场将许某盛抓获归案。当晚,马某卿医院抢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万宁市公安局物证鉴定室鉴定,死者马某卿符合左胸部外侧受较尖锐物体(类匕首)刺戳致脾脏破裂大出血死亡。
海南一中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许某盛仅因夫妻感情长期不和,怀疑其妻马某卿用毒药害自己,便起杀心,持尖刀捅刺马某卿胸背部等要害部位,致马某卿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指控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许某盛犯罪时已年满75周岁,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许某盛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属坦白,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鉴于本案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对被告人许某盛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海南一中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年满75岁老人犯罪,拟不判死刑
法制晚报年08月23日
年满75岁老人犯罪拟不判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审议 专家认为不会出现“老人敢死队” 但不等于不担责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开幕,继续审议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人民调解法草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等。
其中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另外,还取消了盗窃罪等13个死刑罪名。
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
今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加大了对老年人的从宽处理力度。
草案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草案规定,已满75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草案规定,对于已满75岁,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人民法院认为其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应当宣告缓刑。
今天上午,参与修改刑法的中国权威刑法专家储槐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就是不能被判死刑,这是和国际法制环境相接合,也体现我国司法的进步。”
解读
不判死刑不等于不担责
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青松今天上午告诉记者,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这是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与未成年人不被判死刑是一个道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群体,都需要保护。
针对有人提出,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一旦生效,是不是会出现“老人敢死队”,张副主任表示,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违反了刑法,任何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草案里规定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并不等于他们不承担法律责任。
专家建议
“75岁”应改为“70岁”
修改方案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作了从宽处理的规定。
多数专家认为,根据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修改方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规定适当从宽处理,表明一个国家法制文明的程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人道主义和法制进步的具体体现,有积极的意义。
但也有专家对“75岁”的年龄有不同看法。
参与修改的专家高铭暄、赵秉志、曲新久建议“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中的“75岁”应修改为“70岁”。他们认为,从多年来实际发生的案件来看,70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每年就几起案件,判处死刑的案件更寥寥无几。
对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重庆、云南等地相关人士也表达了和部分专家相同的观点,他们建议将75岁改为70岁,一是与老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老年人的标准一致。
二是实践中对75岁以上老人适用死刑极少,这样既不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又有利于进一步体现人道主义。
综合:经济日报社、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