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郭春雨
00:13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东营一样印上如此深厚的黄河印记——
黄河蜿蜒奔涌,走过公里的万水千山,在东营卸下满身疲累与风尘,注入浩瀚的渤海。在这里,河流携带的泥沙到次沉淀,形成今日的东营湿地。
9月18日,“大河奔腾”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东营这座城市身上最显著的“黄河印记”。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这里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创下了我国暖温带三个“之最”: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承担着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和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使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是维护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新生湿地、野生鸟类、河海交汇成为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标志。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风貌、文化和品格,它们犹如独一无二的印记,彰显着城市的精髓和灵魂。那黄河湿地,就是东营最独特的风景。
它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提及风光,还有红毯迎宾、芦花飞雪等自然奇观。初秋时节,除了大片的苇荡和接天莲叶的野生荷花,最吸引人的就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野生鸟类。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鸟类由建区时的种增加到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二级保护鸟类由27种增加到5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累计繁殖雏鸟只,其中年繁殖雏鸟只;是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年繁殖种群只,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植物种类由年的种增加到现在的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种,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之一;昆虫调查鉴定种,其中99种为山东省新记录。
“保护区内有4大类共12种湿地型态,湿地总面积11.31万公顷,由于湿地成陆时间短,生态比较脆弱;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县级干部耿沛华介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在保护方面实施退耕还湿、还滩,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科院海岸带所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北师大建立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实施了盐地碱蓬、海草床和牡蛎礁恢复等重大科研课题。
水是湿地的灵魂。年,保护区开始实施清水沟流路生态引水,年开始实施了丰水期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特别是今年,自6月26日及时开闸引水,历时20天,生态引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1.33亿立方米,并且实现了首次人工控制漫滩补水。此次补水是历年来保护区补水量最大、送水最快、范围最广、计量最规范的一年,对于健全完善黄河三角洲湿地常态化生态补水机制、推进改革创新,促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