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得了病,最幸运的是遇上一位好大夫!
济南下暴雪的第二天,也就是年11月8日上午,我突然接到银山镇西王村舅家表弟电话,他急促地说:“姐姐,我大大(父亲)病得不轻,已经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了,双腿木乱、脾气暴躁、肠胃疼、流口水,医院也看了,说是脑血栓,住了几次院,打了不少针,一小把一小把吃药不见好。我大大认为自己得了绝症,他论堆了,说不看啦。”说着说着就在电话上呜呜地哭了起来。我妗子(舅妈)接过“大张妮,你舅快不行了,四天四夜不合眼,我架着他在院子里转悠,也快把我熬死了,你在济南找找省里的大专家,看看还有法子吗?”
生病的是我最小的舅,在家排行老七,我喊他七舅,今年七十多岁,小学校长退休。我娘生病的那些年,七舅经常坐在他姐姐身边陪伴着,姐弟长的很像,我看到七舅就想起娘,一直记得他看着娘那心疼的目光。
放下电话,我和爱人、二舅家的表弟开始打电话、找朋友、上网、咨询、挂号……好一阵忙乱。专家号最快也要三四天,住院的床位也要等,还有大雪封路,怎么来济南的问题。
从接到表弟电话那刻起,我就一直在客厅来回走,真愁毁了。忽然,我医院的戚甫国大夫。对!医院挂戚大夫的号!
▲医院神经内科大夫戚甫国
为什么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戚甫国大夫?因为他给我娘看过病,亲身经历过他抢救我娘的全过程。
年9月9日凌晨3点多,我娘第三次脑血栓犯病,病情危重。父亲难过地说,你娘这次可能撑不过来了。弟弟、妹妹和邻居们天不亮把我娘送到医院,戚大夫接诊。当时我娘只有微弱心跳,房颤严重,危在旦夕。医院的时候,戚大夫给加了床,并在病房里上了24小时重症监护的所有仪器。他和心脏病科的主任多次会诊,尽全力抢救着我娘。
我见过戚大夫紧皱着眉头在我娘的病床前站过一个多小时,每天只能用35毫升的液体很慢很慢地把药送到我娘身上,无数次观察、询问情况。我还见过他小跑抢救病人的背影、见过他查房时认真工作的模样、见过他在办公室里认真地看着大本的专业书……11天后,我娘的大拇指动了一下,我和弟弟妹妹喜极而泣。40天后,我娘出院了,虽然右边身体和语言功能没有全部恢复,但保住了性命,头脑清醒,加上我和弟妹的精心照顾,娘度过了七年不用操劳、享清福的时光。娘在济南时,有点不舒服就说:“回梁山,找甫国!”娘认为戚甫国大夫是可以托命的人。
十年后的今天,我七舅病重,我又给戚大夫打电话。他说:“那就抓紧来吧,下午、明天都行。”下午5点前,七舅、表医院。戚大夫仔细询问了病情,让表妹扶着七舅来回走了几趟,又看看舌头,摸摸胳膊按按腿,开始看带去的各种检查的片子和报告,然后他伸出左手,右手掰着手指对我舅耐心地说:“心、脑血管问题不大,主要的病不是脑血栓,是帕金森病。”又安慰我舅:“您的病症很轻,我们抓紧治疗。”一句话,搬走了压在我舅心上的大石头;一句话,包含了戚大夫几十年的经验和积累;一句话,彰显出他的精准判断和自信担当。
马上停了其他药,改用治疗帕金森的药、针。从第三天开始,我七舅的病开始好转,晚上能睡五六个小时,一天比一天病情好,一天比一天精神好,一天比一天吃饭多。第四天中午,吃了两个烧鸡腿,第五天,医院院里慢慢散步,第七天戚大夫说可以出院了,我舅不大相信他的病会好这么快,也害怕反复,请求说再多住两天行不行?
七舅住院的第九天(年11月16日),表妹给我语音说:“姐姐,俺大大今天出院。昨天戚大夫查房,说可以出院啦,高兴的俺大大别提了,脸上皱纹里都藏着笑。”
出院以前,七舅去给戚大夫告别,想了一肚子感激的话,因为戚大夫查房未能表达出来,回到病房给其他病友逐个握手告别。一个病友说:“这个刘老头来的时候流着口水、耷拉着胳膊,基本不会走路,和现在不像一个人。”七舅赶紧说:“梁山就有好医生!这个戚大夫是神医,十年前救过我姐姐的命,今年又救了我一命,他一眼就找着了我的病根。”临出门的时候,他又幽默地回过头来对病友说:“我现在想流口水也没有啦,回去后,我还可以登上三尺讲台!”
最牵挂七舅的是我七妗子,她在家里,孩子们每天给他电话汇报情况。听说老伴要出院,她不顾孩子们再三劝阻,医院去,她说:“我给戚大夫磕头去、磕响头。”
▲退休返聘后的戚甫国大夫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是医院年轻副院长贾正玉晚上路过戚大夫办公室窗口时偷拍下的照片,他发了朋友圈,意在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为什么戚甫国大夫受到病人、病人家属、本院人员的如此尊敬和爱戴?
他医术高!几十年的从医生涯、十几年的神经内科主任的历练,加之一天也不放松地学习、思考,成就了他高超的医术。医生办公室《实用内科学》厚厚的上下两册,让他从新书翻成了旧书。我陪娘看病的那段时间,近距离观察戚大夫,他除了看病就是看书,值夜班不忙的时候都是安静地读书。周末或者休息时间,他到北京、济南等地自费参加各种培训班,开阔视野、提高医术、增加本领。
他对病人上心!每天接待那么多病人,做到对每一个病人都上心不容易,他做到了。用心观察、用心询问、用心倾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院里都知道他查房慢、时间长。因为查房的时候,他会把检查结果、得病原因、注意事项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慢慢给病号解释。恰恰是这个“慢”字,折射出他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他自律!据他同学说,戚甫国不抽烟、很少喝酒,不愿参加酒场,在家吃饭就是白菜、萝卜,他的心思都在病人身上。他现在虽然退休了,院领导又返聘他回来,他一如既往按时上班、下班、加班、会诊、看病、看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到健身房锻炼身体,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肩膀上的肌肉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
七舅出院后,我给戚甫国大夫打电话表示感谢。他说:“不要客气,每看好一个病人,我心里就多一分成就感。”
梁山就有好大夫,戚甫国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张宜霞,山东省劳动模范、农总行党代会党代表、中组部表彰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东省农行特邀讲师。多篇文章在全国征文活动中获奖。《陪着爹娘逛北京》一文在齐鲁壹点阅读量万。壹点号“霞思云想”订阅用户9.7万。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者。
壹点号霞思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