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没有点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儿。这是玩笑话,不过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我们都是带着病前行。
蔡岫
不久前一个饭局上,随意地聊到当今人的心理问题,正谈笑风生的众人,居然都沉默了。桌上一朵小花演员,说她上一次分手后,抑郁了很长时间;一个制片人,说他强迫症严重的时候,不停地背跟自己没关系的数据;一个策划师,接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逼着自己进行下去,直到一天心脏绞痛……唯一一个没说自己有问题的人,是晚来了俩小时才到场的一个作家。不过他若无其事的样子,简直是典型的没有超我,也就是无羞惭感,嗯,这也是一种病。
这样的他们、我们,是“轻一代”——不仅仅是年“轻”,还由于来自不够温暖的家庭,及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游走等原因,迷茫、脆弱、“轻”飘飘,时刻都像踩在云上一般。
真正震惊到我的,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朋友,死于抑郁症。这个姑娘善良而热情,重要的是她呈现出来的样子,一直都很开朗。我记得我们最后一次聚会的时候,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唇色尤其好看,聊的都是一些快乐的内容。这样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得知悲讯的我非常伤心,我这样一个貌似观察力很敏锐,也很会关心朋友的人,怎么会一点察觉都没有?我反复回想而没有答案。后来才知道有一种抑郁症叫“微笑抑郁”,快乐在脸上,悲伤在心里。
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作为一名媒体人,我问自己,一直觉得做好本职工作不给社会添乱就达标的我,能不能再多做一点,有没有机会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我还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人愿意正视自己心理上的疾患,我便在《北京晚报》开设了疗愈心灵的《来访者》栏目,以故事加分析的形式,让读者慢慢接受心理问题是普通存在的事实,分析中特别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给出一些疗愈的方法及介绍心理学的知识点。借此,让有问题的得到参考,没有问题的当个启示。两年里,《来访者》也从试运行到逐步稳定,并最终脱胎换骨成为了这本书。
本书分享了15个“轻一代”女性(经过当事人授权)的心灵故事。她们年轻、漂亮、事业有成,但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从中读者可以发现,很多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比如不停地洗杯子,或投入地看着空白的电视,或一拿话筒体如筛糠,或每当暑假便浑身冒冷汗……都是源于病症。
弗洛伊德说:“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追逐光明,却也追逐黑暗。我们渴望爱,我们却也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我们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也寂寞的自我。”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个相对健康的人,合上这本书后,你一定会明白,第一,不要去嘲笑或者议论这些有症状的人,他们病了。医院里,你会嘲笑一个卧在病榻而不能自己去卫生间的人吗?第二,他们需要帮助,如果你力所能及,安慰他们或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如果你是出现过类似症状的人,合上这本书后,希望你的内心也跟着书中主人公的脚步变得有力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有病治病,啊哈!做回快乐的自己!
人心是矛盾的,脆弱的,这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借由这15个故事,让我们的内心能强大起来,来面对人世间种种杂乱纷扰。跨越障碍,未来还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着我们。正如徐訏《恋歌》里的那句:“长长的旅途布满寂寞,黯淡的云端深藏灿烂的日子。”
感谢北京晚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