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东博会、峰会顺利闭幕啦~
大家应该玩得很开心吧?
毕竟因为东博会的到来
大家不仅放了一个小长假
还能逛逛逛、买买买
大开眼界!
不过
早报君就没有大家那么放飞了
为了给大家呈现最精彩的东博会
我们所有小伙伴全员上岗:
扛机器、跑场馆,制作产品,推出版面
今天,就给大家看看
早报君的同事们
在东博会上是如何大显身手的!
白天:做足准备,三头六臂“数了数,已经是第9年参加东博会的报道了。”虽然报道经验丰富,但为确保东博会报道一如既往地“精准靓”,南国早报记者佘鸿雁做足准备。
9月21日早上7时,离东博会开幕式还有两个小时,她已经抵达现场。本报参加开幕大会报道的只有她,举着小手机和人家的大单反站在一起,“气势也是不输的,因为我们同样在第一时间记录东博会的精彩,并呈现给广大网友和读者。”
▲南国早报记者佘鸿雁在第16届东博会开幕式现场。
作为一年一度的展会盛事,东博会汇聚东盟各国的特色商品,也聚合了国内各个行业的先进技术。为了将这些精彩画面传播给更多读者和网友,南国早报派出了多批摄影记者,拍摄和记录东博会现场,努力将精彩的画面传播出去。
▲南国早报摄影记者苏华,抢拍东博会现场的精彩瞬间画面。
南国早报摄影记者邹财麟在接到临时出镜直播任务后,迅速切换身份,“这是我第一次做超过1小时的直播”,中途要想很多串词衔接,还要配合摄影师让画面丰富起来。他硬着头皮上阵,一不小心还成了“网红小哥哥”。
▲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出镜直播。南国早报记者周如雨摄
邹财麟说,作为摄影记者,一直以来都是默默在镜头后拍照,没想到一转身就站到镜头前去了,“好在之前培训过,有基础”。此前,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南国早报组织了全媒体培训和比赛,不管是资深老记还是鲜肉新人,每位记者都要参加,采一条新闻,一人搞定文字、图片、视频,力争成为合格的全媒体记者。
▲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反串“早报妞”出镜直播。
晚上:“深夜厨房”出品“东博会好味道”如果说记者像辛勤的蜜蜂,飞遍会场的每个角落,采撷回精彩的素材,那么编辑中心犹如一个深夜厨房,一条条鲜活的稿件、一组组五彩的图片在这里汇集。
▲南国早报编辑中心的编辑正在忙碌编稿。
南国早报编辑中心的忙碌通常从每晚7时30分开始,东博会期间,编辑中心的灯要亮得更早一些。编辑中心这台“机器”一旦运转起来,通常要到次日凌晨1时,待所有版面清样后才能暂停。
▲南国早报编辑中心的编辑正在工作中。
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坚守岗位,各司其职,聚精会神地忙碌着,这期间新闻“原料”要经过编辑精心组稿,照排、报检、美编依次进行把关和处理,按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
▲凌晨1时许,编辑们正在对版面进行最后的检查。
东博会期间,在这个越夜越精神的办公区,编辑们在浓茶和咖啡的加持下,个个精神抖擞,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挑拣洗切、煎炒烹炸,一字一句极尽斟酌,不厌其烦地与记者沟通,生怕放过一丝精彩,漏掉一张美照,尽力为读者呈上一桌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新闻大餐。
24小时:电脑不离身,学习不止步除了白天跑采访的记者,晚上做版的编辑,24小时随时保持工作状态的,还有新媒体中心。
▲南国早报新媒体中心部分同事在完成东博会开幕式稿件的推送后,拍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合照。
今年东博会期间,南国早报新媒体中心推出众多融媒体产品,不仅好看还很好玩。原创短视频《东博会十二时辰》在推送后,播放量达11万人次。为了拍摄这一条视频,多名摄像、编导与视频编辑齐出动,夜以继日实地走访,才拍下了那些珍贵画面。1分钟视频里,浓缩的不仅是东博会的十二时辰,更是整个团队几天几夜的奔波。
▲南国早报视频编辑杨天雄在烈日下拍摄。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摄
▲南国早报视频编辑杨天雄在对环卫工人进行拍摄。
▲南国早报视频团队在对南宁地铁交通进行拍摄。
东博会假期,1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