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紧紧抓住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大力拓宽消防宣传领域,不断丰富形式载体,全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式消防宣传格局,让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深入民心,为推进全社会火灾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媒体矩阵消防知识“云”传播“哎!火警电话咧!嘿了了啰;被困火场快逃生咧!嘿了了啰;口鼻防护最重要咧!低姿逃生最安全啰!”在广西,消防安全知识被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广为传唱,不仅遍布少数民族聚集区和旅游风景区,如今更是唱响到了网络上。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为达到宣传教育消防安全的目的,广西消防新媒体矩阵上下联动,桂林、柳州、贺州、北海等地少数民族群众与当地消防员们接力传唱,录制通俗易懂的山歌视频,将安全知识“云”传唱至老百姓心中。“消防云唱山歌”的全网信息量达余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万,被入选今年3月全国微博创新宣传优秀案例。这只是我区消防宣传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深入贯彻国家应急管理部有关新媒体宣传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将“两微一抖”新媒体矩阵作为拳头产品来打造,不断结合社会热点、重点工作和时间节点,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展现我区消防救援队伍良好形象。从“消防云唱山歌”“消防云课堂”MV《浴火重生》等活泼生动的系列短视频,到“80、90、00后!一家三兄弟都穿上了‘火焰蓝’”“吨石脑油,12个无声战斗的昼夜”“在灰烬中‘扒出’真相,让废墟‘开口’说活”等感人至深的先进消防典型事迹,再到“三关不合,引发的火灾很危险”“这个不定时炸弹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份假期消防安全‘宝典’请收好!”等各种暖心防火自救提示推文……一年来,广西消防新媒体矩阵以更多元立体化的形式向大众宣传消防知识,新时代的广西消防“火焰蓝”更好地走入了群众、深入了民心。普及消防常识寓教于乐学自救在南宁应急消防科普教育馆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各大学、中学、小学的师生以及单位企业人员体验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身影。
“我们在馆内设置了多个消防应急安全场景,每个场景对应一种生存技能,每个技能串联起来,就是一套应急逃生、自救的知识体系。”南宁消防新闻宣传处负责人包振华说。
在广西,遍布各地的个免费消防科普教育馆,是假期里青少年们最喜欢光临的场馆之一。在这里,模拟火场逃生、体验消防器材、火灾成因试验、逃生安全知识抢答……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学会了消防安全知识,掌握了火场“保命”技能。“一个孩子能带动一个家庭的消防安全意识,一个个家庭就能带动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表示,消防科普教育馆集宣传性、教育性、观赏性、科学性为一体,为广大市民全面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安全逃生技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体验和宣传平台。卖萌“西西鸭”明星消防形象,用诙谐有趣的对话和可爱的肢体动作向大家普及消防知识;一些城市热闹的商场及步行街内,普普通通的消防安全设施被涂鸦上鲜艳的图案和色彩,或可爱、或醒目,让人过目不忘……如今,全区各地消防部门都在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力求让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各类消防安全知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全区各地大力推动“消防宣传进校园”,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火灾疏散逃生、扑灭初起火灾等演练;并创新开展家庭亲子消防宣传活动,将消防融入游艺、竞技和亲情互动当中,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灭火逃生方法。据了解,目前全区有33个旅游景区景点、12条历史文化街区、7个全国旅游重点村均建立了消防主题公园、消防主题广场以及消防宣传街,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和热烈的互动场面令市民群众印象深刻。凝聚社会合力多元共治保平安今年9月,由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百车消防宣传八桂行暨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在南宁正式启动,全区辆消防宣传车化身为个流动“消防教育馆”,深入当地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结合各自特点和民俗习惯,瞄准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点,为群众传播消防安全常识。据了解,自年起,全区辆消防宣传车就化身为个流动“消防教育馆”,每车每周外出开展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对重点人员上门“面对面”进行宣传,在节假日及夜晚对群众开展“错峰宣传”。两年来,消防宣传车活动范围覆盖了全区所有的乡镇、社区和少数民族村寨,总行驶里程超过万公里,相当于在全区12.78万公里的公路上行走了18次。此外,为做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我区还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玉林北流新圩镇率先建成全区首个镇级消防科普教育馆,来宾市率先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村屯建设,钦州、河池等地结合脱贫攻坚行动建立村级消防宣传服务站……全区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成了当地乡村精神文化基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如此,一支支各具特色的消防志愿服务队在当地自发组建。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一支由侗族女子组成的志愿消防队长年不断开展巡寨、喊寨、火患排查和防火宣传工作;来宾金秀瑶族自治县六拉村,首支瑶族女子消防志愿服务队通过民俗表演、献唱山歌等形式,提醒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