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金榜题名时”,七八月正是莘莘学子丰收的季节;然而,却有一些寒门学子,考得了分的成绩,并不能全然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是什么让家徒四壁的少年发奋励志,考得高分?除了圆大学梦,他内心还藏着怎样的愿望?你的一个小小善举,就能让他实现这个愿望。
↑刘法信家中一贫如洗。村里人人夸他好学刘法信高中就读于玉林高中,今年高考考了理科分的好成绩,第一志愿填了南开大学,第二志愿填了西安交通大学。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其年少时便离家未归,弟弟也于两年前辍学外出打工;高中3年,刘法信都是借住在姑姑家,以至于老家的房子都长满了杂草。
“上高中后,放假都是在姑姑家住,一般只有清明节和春节爸爸回来时,才会在自己家住。“刘法信说。
村子里,村民至今对刘法信的勤奋好学津津乐道。“这孩子很少出门玩,都是在家看书,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村民陈家昌说。
在村民的印象中,除了勤奋好学,刘法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还有他的斯文,“从不骂人,也不会和别人打架。”有礼貌、内敛,这也是记者对刘法信的印象。
↑刘法信和老校长在家门口。乡亲凑了4万多元送他读高中年,刘法信考上了玉林市高中,是天垌村第一个考上这么好的高中的。但是,考上好高中的刘法信正面临无钱读书的境地。弟弟同年也要升初中,靠腿有残疾的父亲打工挣钱,根本负担不起学费。
就在刘法信面临辍学之时,老校长刘继雄站了出来,提出全屯(一个村又分几个屯)捐款给他读书。“这孩子从小刻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我那时就和大家说,他会考上大学的,不读书浪费了。“刘继雄回忆说。
老校长一提议,村民们纷纷响应。据刘继雄回忆,当时全屯共有约人,几十户人,他都一一去动员了,“全屯几乎每家每户都捐款了。“刘法信告诉记者,那一年,乡亲们一共给他捐了多元,正是有了这笔钱,他才能安心地踏进高中校门。每次想到这笔钱,他都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不辜负乡亲们。
↑刘法信在自家门口。他希望得到父母认可站在长满杂草的家,提及家人,刘法信欲言又止。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刘法信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是真正的留守儿童。年,刘法信11岁,一场意外改变了这个家。那年,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出了车祸,四处借债治疗后,腿还是留下了残疾。
村民陈家昌认为,刘法信的母亲或许是因为受不了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的家境,不久后抛下两个11岁和9岁的儿子,离家出走,至今没再回来过。
谈及母亲,刘法信陷入了沉默。7年过去了,脑海里母亲的面容渐渐模糊,找不找母亲,对刘法信来说,是个很纠结的问题。刘法信说,母亲离家后,父亲性格大变,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伤好后,腿有残疾的父亲便又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每年只有清明节和春节才会回家。
年,刘法信刚读完初一的弟弟,考虑到家里一贫如洗的情况,主动退学外出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会回家。在刘法信读高中期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所谓的家,此后便只剩下刘法信一人和房子。
刘法信说,母亲离家后,父亲从来没跟他和弟弟说过母亲的事,他也不敢问,而父亲此后对他的关心也越来越少,几乎不会主动给他打电话,也不过问他学习和生活上的事,哪怕高考成绩出来了,也是他自己打电话跟父亲说的。在刘法信兄弟俩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更难得的了。
他想打暑假工,你能帮他吗?高考后,刘法信便开始了解助学贷款的办理程序,对他来说,贷款是实现大学梦的途径。不过,助学贷款只能贷到学费,住宿费、学杂费、生活费等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刘法信还从往届大学生那打听到了很多关于助学金和奖学金的事,“据说大学里助学金和奖学金很多,只要够优秀就会有机会获得,我会努力争取的,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勤工俭学”。
还有两天,录取结果就要出来了,去哪所高校,便会尘埃落定。在这之后,刘法信想找一份暑假工,利用开学前的1个多月,挣一笔生活费。因为暑假只剩下1个多月了,他希望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工,家教或者其他工种都可以,最好能提供食宿。在打工之余,多了解大学的事,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如果您能给刘同学提供这样的工作机会,
可以拨打本报热线(玉报传媒)
寒门学子读书难,一朝录取雪中炭。赠人“玫瑰”手留香,锦上添花何不为!一份工就成就一个求学之梦,一个善举就托我一颗璀璨明珠。亲爱的玉林同胞,帮帮他,让这个玉林的山村少年真真正正地“走出去”!
消息来源:当代生活报
图文整理:梁 华(实习生)、杨晓玲(实习生)
责任编辑:冯 榆
值班编辑:宋建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