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在
——悼袁隆平
石才夫(壮族)
您走了,可是您还在
看见大地
我就看见您的脸
看见江河
看见弯腰的稻穗
我就看见您
看见这世间最美的开镰
您就是一株稻谷
您属于厚德的水田
有阳光就灌浆
有雨水就分蘖
您是一粒谷子
也是一碗米饭
您是劳作一生的农人
是这世上最长的挂念
您走了
像刚刚收割的稻田
您还在
只是颗粒归仓
福泽人间
.5.22
(作者简介:石才夫,笔名拓夫,中国作协会员,现任广西文联*组成员、副主席)
飞天的种子
——悼袁隆平
*鹏(壮族)
田里的稻谷
集体低下头
稻谷下的青蛙
统一噤声
泥土和水
悲伤无言
一粒种子
从泥土里来
今天张开翅膀
飞到白云中去
令仰望和追思
成为大地永远的痛
.05.22
(作者简介:*鹏,壮族,广西宁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广西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广西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作协理事。著有诗集四部、散文集三部)
回归田园
——悼袁隆平院士
牙韩彰(壮族)
今天,你回归田园
回到稻谷生长的地方
千里稻穗
一致向你垂首默念
万亩良田
集体向你传送
斯国斯民已经温饱的消息
曾经,你在梧州
寄语“造福天下黎民百姓”
你在宁明
期盼“大力发展超级杂交稻”
应该欣慰
你六次来的灌阳
那千亩再生稻基地
已如你所愿
“禾苗长势不错”
可以“禾下乘凉”了
今天,就在这里
在逶迤五岭,在神奇花山
在西江两岸,在永远的壮乡瑶寨
一个古老的稻作民族
正以再生稻的名义
为你祈愿
在每一块稻穗飘香的田野
你必定冉冉再生
.5.22
(作者简介:牙韩彰,壮族,广西凤山县人,编审,广西文联*组成员、副主席,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人才,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作品《屈指家山》,新闻作品集《纪实与思考》。有散文、诗歌作品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总平台、《新华文摘》、《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星星》、《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红豆》等发表)
踏晚霞归去
——悼袁隆平
石朝雄(壮族)
你让曾经贫瘠的土地
茁壮着绿油油的禾苗
你用干瘦的身躯
支撑着沉甸甸的稻浪
你创造了稻中之稻
从此呜咽的山河
不再看见饿殍
你黝黑的额头
沾满了稻花的芬芳
你布满血丝的眼睑
流淌着不言放弃的执拗
你赤足于稻中之道
于是纵横交错的
是这片土地上演绎的精彩
你走了,留下稻之稻
你走了,乘着稻之道
你踏着晚霞归去
如义无反顾的那只白鹤
回到你始终眷顾的来处
也许那里还有饥饿与贫穷
盼你拯救
山川肃穆
江河低哭
稻穗叩首
大地不语,像母亲
默默为你收拾行囊
天边彤红的晚霞
铺满你来去的路
(作者简介:石朝雄,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副会长)
稻田守望者
荣斌(壮族)
袁隆平院士
今天突然驾鹤西去
他的灵柩所到之处
人们纷纷停驻
车辆自发鸣笛致哀
许多市民追着灵车
高声呼唤:袁爷爷
一路走好!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
我的泪水
竟忍不住夺眶而出
只见今天的长沙城
也下起了大雨
仿佛天空都在哭泣
因为人类有一盏灯
已经悄悄熄灭
.5.22
(作者简介:荣斌,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词作家、编剧、影视出品人。出版《面对枪口》《卸下伪装》《在人间》《自省书》等作品集。文学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被译为英、俄、韩等国文字。系广西签约作家,曾获《山东文学》年度诗歌奖、第六届《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等奖项。)
您把一生都种在稻田里
——悼袁公隆平
鹿野
您把自己一生
都种在稻田里
如同一株翠绿的禾苗
长成人间的美好
禾苗青青
稻谷金*
把理想和信仰种下
稻穗饱满,颗粒归仓
粒粒皆辛苦
这朴素的信念
我教导孩子如斯
正如父亲教导我
我们都在田野里成长
躬耕于田野
心怀人类的命运
以忧患,以慈悲,以忠勇
以孜孜以求和永不言败
你之所念,一一实现
你的事迹,人间传唱
正如我的孩子,昨日对你的一生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我看到一种崇敬写在稚嫩的脸上
从田野里来
又回到田野
这一株伟大的禾苗啊
如一座共和国的丰碑
伫立在无数人内心深处
也高高悬在美好的人间
……
.5.22
(作者简介:杨辉,笔名鹿野,中国逻辑学会会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智库专家,供职于自治区社科联。发表诗歌、散文、时评、诗歌评论、诗歌理论研究文章若干)
当下:一串饱满的稻谷回归大地
陈谊*
稻田入眠,凡间其他草木亦进梦乡之后
你也入睡了,此时的世间是寂静的
而寂静,代表了辽阔和深远
从这个时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延伸向前
翻越那被贫瘠覆盖的土地、梯田以及人群
你始终是胸怀辽阔而亲爱万物
每一株稻谷都是你亲爱的伙伴
你听得懂它们所有的语言以及故事
而我们,在秋夏的凉风里,盛一碗饭,搬个条凳
听稻田传来蛙声,听父母话说丰年
我想起那被拔掉的稗子
你没有任何虚度的岁月和青春
你来这人世,为的是天下丰收和稻田的饱满
你在无垠翻涌的金色中
瘦弱的躯体,撑起了大国饱暖的尊严
在田间,裤腿永远沾着泥巴
手掌永远结着厚茧
炽烈的阳光和黝黑的皮肤
你是地地道道的老农
连带的研究生,你都要他下地种田
你来自大地,终归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就像,那一串饱满的稻谷回归大地,厚植于大地
现在,你终于和一株株迎风低头的稻穗站在一起
沉甸甸的稻穗就是你一生的情怀
天下苍生饱暖的理想,你已作了最好的安放
.5.23
(作者简介:陈谊*,男,壮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红石矶》获中国作协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培训和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
稻穗为他低头默哀
——悼袁隆平
牙侯广(壮族)
他还没走,他
只是去了一趟田野
他一直在那里
看看正在抽穗的禾苗
用手捏捏一片片禾叶
那里的禾苗长势很好
绿油油的一片
他安心了
这是他刚培育的新品种
他说,要是成了
禾下乘凉梦
不再是梦
他还没走
他只是回到一片泥土
给禾苗再长得高些
谷穗抽得更结实些
他的劳作的结晶还在
人只是去了一趟天国
今天,所有的稻穗
已为他深深地低头默哀
(作者简介:牙侯广,壮族,广西凤山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文学桂*”新锐作家扶持人之一。在《中国诗歌》《诗歌月刊》《广西文学》《三月三》《红豆》《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过作品,出版有诗集《山*水魄》)
等一颗种子发芽
李会鑫
我想记住你青春的样子
心甘情愿地燃烧,为了养活中国
戴上斗笠,翻开田地,撒下种子
逝者如斯。你不再和太阳奔跑
天空褪去一半颜色
我不想这样饱含热泪去爱和恨
你的青春有太多的饥寒交迫
俯身稻田的时候,风雨在你的背上任性雕刻
一个个春天呼啸而过
绿色从田野爬上天空
阳光会告诉田野答案
它安安静静地结出一点一滴的*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我怕世上的赞美都词不达意
我怕不够了解你的苦难
在我岭南的故乡,土地贫瘠,语言匮乏
人们种上稻谷,默默等待土地的馈赠
粒粒皆辛苦
我有一个谷仓,储藏粮食和时间
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会有人完成
在平原和丘陵上,早起的人还会早起
冰雪掩盖不了种子觉醒的决心
每个冬天,会有人像你一样
等一颗种子发芽
(作者简介:李会鑫,广西梧州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梧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南方田垄储满泪水
——悼袁隆平
陈显龙
所有稻禾
立于田间
向您的方向默哀
南方田垄
一汪一汪
储满泪水
托付彩虹
带去种子
做您的孩子
让您在天上
继续培育
心中的梦想
.5.23
(陈显龙,广西凤山县人,现供职于广西画报社,记者,《水墨经典》栏目编辑,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江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稻穗下乘凉”
丘文桥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比扫把还长
子粒像花生一样大”
袁隆平把他的一生入诗
歌颂的却是水稻
站起来是稻香荡漾
躺下去迎风遇见的饱满
今日稻叶上的露珠,成了
遗落世间的一滴泪
却滋润了丰腴的希冀
汉字装不下光芒
纷纷折射成诗人苍白的句子
如果一定要让这些分行来
抒情。歌颂
那就让文字列队
“在稻穗下乘凉”
.05.22
(作者简介:丘文桥,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居广西南宁。作品散见《诗刊》《文艺报》《广西文学》等报刊,出版诗集《大花房》《静谧的风景》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年度选本。)
铭记为粮食做出贡献的人
周统宽(壮族)
现在见面
开口就是你好
或“hi,hello!”
但不要忘了
我们的祖辈父辈
原来是这样打招呼的
“你吃饭了吗?”
粮食都是从地里种出来的
农民都是开春犁
.5.22
(作者简介:周统宽,年5月生于广西融安,现居柳州,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麻雀》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枯水期的鱼》。作品散见《广西文学》《中国铁路文艺》《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诗刊》《诗潮》等,有诗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广西民族报社长韦尚雄在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上朗诵壮族诗人大朵的悼念诗歌《明星袁隆平》
明星袁隆平
大朵(壮族)
遥远的太空
有颗星星叫袁隆平
在这个五月
星星的主人返回去了
用功德把这颗星
点得很亮很亮
他离去的这个季节
在阳光和雨水的交替中
稻谷快速分蘖
田园仿佛比往年绿得更深
夜里,天空净明
扑闪扑闪的萤火虫
像巡夜的更夫
站在田埂上
我和稻谷一起伸着脖子仰望
我们都愿意相信:
今夜,星群中最亮的那颗
一定是袁隆平
.5.22
(作者简介:大朵,本名罗勋,广西忻城县人,60后诗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4部,《麻雀》诗刊主编。)
一粒谷子的仰望
侯志锋(壮族)
五月的田野稻花飘香
稻秧催生稻穗
鲜嫩的谷子孕育乳白的稻汁
稻野广阔的五月
一颗流星天际划过
五月的田野,从贫瘠走向丰裕
一亩收割不了多少谷子的田
几倍几十倍地增长成为杂交水稻田
饥不饱腹的农夫开始眉开眼笑
大地上的收割机轰鸣
一帧帧金色的丰收驶进粮仓
五月,一粒谷子在仰望苍天
流星划过,巨星陨落
从泥土中救民走出饥饿的人
终归还是走入泥土
五月,一粒谷子在仰望苍天
还未成熟的谷粒
终将长成成熟的稻穗
谷粒饱满,低下谦逊的头颅
像杂交水稻之父
尽管世间的泪已成河
无声无息滋润田野
.5.23
(作者简介:侯志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民族文学》《*河文学》《广州文艺》《芳草》《作品》《诗刊》《广西文学》《文艺报》等刊物,曾获工信部首届中国工业文学奖、首届全国打工文学大赛小说奖、广西成立60周年文学创作征集一等奖、壮族年度小说家等奖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背起所有的乡野》。)
今夜,一粒谷种回归
——悼袁隆平院士
潘莹宇(壮族)
四月,小满刚过
南方的稻田才彳亍封行
那张躲在第五张叶子腋窝下的嘟嘟小口
正期待着芒种夏至的到来
以及你满脸的田畦
和禾下乘凉梦
您却走了
今夜雨水没滴沥
河水没有上涨
蛙声却把南方的田园塞满了
千万谷禾垂下头颅
距离抽穗已很近
距离灌浆也不远
距离一千二百公斤的心愿
指日可待
你却等不及
匆匆从叶尖一跃而下
我不知道
今夜你如何驾鹤安江
面言远逝的母亲:
妈妈,稻子熟了
一粒种子喂饱了一个民族
一个人成就了一个世界
你的额头镌刻南海的咸湿
你的双腿沾满湘赣的赤红
你的裤脚浸泡漓水的清澈
你的影子就像纷纷扬扬的稻花
扎根泥水贴近土地
今夜古老的河姆渡篝火如昼
今夜赭红的花山吟唱漫天
今夜一颗星向西陨落
今夜一个王从大地升起
.5.23
(作者简介:潘莹宇,广西都安人。著有诗集《灵*与家园》、小说集《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另有长篇报告文学《石头开花——都安扶贫三十年见证》(与人合著);曾获首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新人奖佳作奖、第六届壮族文学奖。)
一路走好
普缘阁
完成了前世的使命
留下医食无忧的今生
你们结伴西行
我在心中默念佛号
希望不要
因为我们的哀恸不舍而
有所挂碍
亲爱的袁爷爷,吴爷爷
一路走好
请放心
薪火已经相传
肝胆相照
天下粮仓
(作者简介:普缘阁,本名卢智文。医务工作者,国家高级茶艺师,热爱文学诗歌与公益。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日报》《当代广西》《广西文学》《红豆》《赤子》《磨铁》《金田》《北流文学》《玉林日报》等,抗疫诗歌被学习强国平台、喜马拉雅平台、广西电台等采用。)
一粒米,我深深叩下了头
唐琎(壮族)
说了,一定要坚强
说了,要顶住眼泪
说了,到田边走一走
说了,把稻穗扶一下头
说了,等秋天的眼色
说了,看满仓的欣慰
而您,没有等到把要说的话说完
转身,就走了
留下我一个人噙着泪
独自对一粒米
深深的叩头
(作者简介:唐琎,广西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广西都安县直部门,曾有诗文刊发在《散文百家》《广西文学》《南方文学》等刊物。)
尺度
——悼袁隆平
李道芝
衡量您的尺度时
异口同声地说出从广袤田间
冒出来的词
粮食,种子,增产丰收
或者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大米饭
无论江汉平原
还是西南从来不种水稻的山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稻田
站立着一位瘦小的老人
打量弯腰的稻穗
那一幕,谈论到您的尺度
都与深厚的土地有关
与饭碗有关
与千百年来一滴滴血汗有关
眼里都淌着庄稼人的泪水
在共和国
已经很久没有把一个人的名字
等于某些事物了
(作者简介:李道芝,年出生,现于广西工作。有诗歌发表在《诗刊》《星星》《广西文学》《红豆》《广西民族报》等报刊。)
留下一个金色的秋天的记忆
李宗文
你知道饥饿的感觉么
是真的饥饿
是眼神的饥饿
躯壳的饥饿
灵*的饥饿
那时候山是瘦的
水是瘦的
树干小草是瘦的
如果你分不清风是柔的还是冷的
就回忆一下
什么是瘦
什么是饿
什么是对蛙鸣虫唱的渴望
如今
有一个老人走了
留下一个金色的秋天的记忆
(作者简介:李宗文现居南宁,供职南宁晚报。南宁作协副主席,广西作协理事,广西写作学会理事。)
稻子熟了,您却走了
——缅怀袁隆平院士
韦斯元(苗族)
您背负着亿万人的口粮
一路布施,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不辞昼夜
伛偻着身躯,谦恭如
朴实沉厚的大地
而今,稻子熟了
岁月静好,您累了
行走到耄耋之年
轮回之门徐徐开启
妈妈的音容笑貌日渐清晰
您不负妈妈的嘱托,完成了
自己入世使命,循着妈妈
奶香四溢的摇篮曲而去
您去向遥远的天国
重回妈妈爱的怀抱
您把大爱赠予了世界
只带走一颗赤子之心
.5.23
(作者简介:韦斯元,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有诗文获奖,有诗文入选年度选本。出牌版诗集《情感的碎片》《繁花》。)
稻田的主角
韦汉权(壮族)
没有更辽阔的数字
可以算计稻田的容量
没有怨尤,我们曾目睹饥馑和动荡
没有浆果,你只有谷粒,和路
没有祷告,你默默把种子赠予土地
异花授粉之后
你戴着斗笠又去察看长势
可是过了那夜,谁又是
籍籍无名的引领者
并领衔担纲这旷世典礼的主角
请允许我能在此刻仰望
间种在株距和行距里的你的音容
然后,再跟金*的稻穗
朝向你经过的地方
低头
.05.23
(作者简介:韦汉权,现居广西大化,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年度广西壮族诗人奖等。)
一粒种子落在稻田里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蒋忠民
一粒种子落在稻田里
在中国南方的雨水中发芽
山河肃穆,蓝天无言
看着这粒种子深深地植入泥土
带着初心,带着始终如一的梦想
几十年积淀下来的稻花香
在岁月的风雨里发酵
香遍了人间
一粒种子落在稻田里
就像远行的游子扑进妈妈怀抱
心里是满满的幸福,那微笑
感染了所有的人
梦想依然在继续,
让世界的餐桌不再空乏
让人们的目光不再饥渴
在更多的种子心里生生不息
一粒种子落在稻田里,
用瘦弱的躯体丰满了世界
春种秋收,稻花香里说丰年
我们就会看见深情的微笑的目光
依然在稻田里徜徉寻找
为了那个永不磨灭的梦想
年复一年沉甸甸的稻穗
用朴实的奉献代代传承
.5.23
(作者简介:蒋忠民,广西作协会员,有个人作品集正式出版,现居桂林。)
稻香
——悼念袁隆平院士
雅北
上山,在两座峰头的平坦地
就看见画里描绘的稻田
你习惯左眼点出的河畔,转移着植物的颜色
这要是到晚上,气流在平静中几乎无人发现
它写在一粒米的纹脉里
呼吸还和以前一样,平缓
溢出蛋清和卵*
一只田鼠摸索到,要用你的嘴咬下空气
那儿正微漾的是稻谷的醇香
这到了白天,风一起
耳朵,缩短田间的温度
谜底最后还是离去吧。我厌倦了老人的腿没入蓝凌花
共和国告诉过,这个,保持沉默的人
他自身的重量,被评估成与谷物相当
(作者简介:雅北,本名陈亚北,广西柳州人,广西麻雀诗群成员。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等文学期刊。)
一位老人捧着稻浪走向天堂
—悼念袁隆平院士
李云华(壮族)
时间定格在年5月22日的午后
人们都填饱了肚子
我一早起来粒米未进
不为其他
只为找回儿时蔓延四季的饥饿感
以更好的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我在二十四城的房子里
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大树摇曳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令我泪流满面
令我泪流满面的还有这突如其来的消息
每一粒米都跟着哀伤
稻田暗淡无光
村里村外人们都沉默不语
一场雨不经意间倾盆
多少心酸的往事涌上心头
而今那位在田间地头与稻谷聊家常的老人
告别每一粒米
告别每一滴水
从今往后与星星做伴
雨后天晴
亿万双眼睛仰望天空
一位老人捧着稻浪走向天堂
彩虹桥上
繁花似锦
霞飞满天
(作者简介:李云华,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民语系。曾在《中国诗歌》《长江诗歌》《广西文学》《三月三》《南宁日报》《北海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近百篇。)
悼袁隆平院士二首
蒋淑玉
一
夏雷滚滚辗乡村,稻穗低头雨覆盆。
极目同悲真国士,问天何故殁神袁。
仁心已化千重菽,铁脊凝成万古*。
沥血终生禾下梦,满屏诗赋悼殊尊。
二
天工开物谷为先,稻父倾身继往贤。
泥腿勤量思与智,初心尝遍苦和甜。
悯怜百姓躬耕亩,德懿千秋羽化泉。
无意留名名驻史,九州停箸感农仙。
(作者简介:蒋淑玉,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作协会员,《独秀峰》主编,著散文集《遥远的琴声》。)
悼袁隆平院士
覃国钧(壮族)
隆重终生,守护稻田追梦客;
平凡万古,感恩仙界造福人。
.05.24
(作者简介:覃国钧,广西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柳州中华文学院院士、来宾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稻神
——悼袁隆平
宾阳
站起来,是高山
躺下了,是大地
你把一生写进稻田
稻谷把你高高举起
你改写了许多稻的命运
也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
你的梦以饭碗为中心
一边是人,一边是稻
血汗化作河流
目光洞悉天际
在天上,你是一颗星
在人间,你是一尊神
(作者简介:宾阳,笔名白石头,广西博白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出版著作若干,偶写诗。)
从此,您成了大地的牵挂
——悼袁隆平
桐雨(仫佬族)
在此之前
广袤无垠的大地
是您的牵挂
大地上孩子般的水稻
是您的牵挂
我国十几亿人民的温饱
是您的牵挂
从此以后
您是天上的星星
您耀眼的光芒
您温情的脸庞
仍然在稻穗间闪现,而您
成了大地的牵挂
成了国人的牵挂
(作者简介:桐雨,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稻子熟了
一一悼袁公隆平
蒙毓刚
一夜的雨
也未能留住您
我听着《稻子熟了》
想起童年的时光
那些关于饥饿的记忆
和满满的感恩
窗外的街区
仿佛儿时奔跑过的田野
您在稻田中撒下一粒种子
稻花在阳光下璀璨
稻芒划过劳作的手掌
有风
吹来沁人的稻香
稻子熟了
种子回归大地
新闻里说仓廪殷实
造福人类
天气预报说天堂也在下雨
雨的那头
会有母亲的微笑
我也在心里默默地
种下一粒种子
(作者简介:蒙毓刚,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作品散见《广西文学》《三月三》《中国文化报》《中国建设报》等。)
悼“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冯三四
神州雨洒悼英雄,
亿万人民悲泪同;
院士袁公天上去,
只留金穗记清功。
古来耕作苦民众,
汗水湿衣仍库空;
谁出良方稻丰产,
杂交之父属袁公。
.5.22
(作者简介:冯三四,作家,诗人。广西作协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此时,我有一吨疼痛
——悼袁隆平先生
韦朝斌(瑶族)
和一阵突来的风
这掺杂的沙粒
被揉进了所有人的眼睛
生着谷子尖扎的疼
还在田地上忙碌的
和不断走进田地的人
像在反复寻找同一个实证
要把风的消息扼杀在咽喉里
他们以一株株稻子行走,站立
甚至低头弯腰
他们思想的稻穗
一如那么沉重
轻轻往田边一站
我长成一束低头的稻穗
你一定不懂,我爬上天平的刻度
足足一吨
(作者简介:韦朝斌,广西大化县人,小学教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广西文学》《红豆》等发表作品。)
来源:广西民族报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编辑:路蕊蔚
责编:*浩云
审核:梁晴
复审:蒙树起
监制:韦尚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