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在很多人眼里是跟程序猿一样的:
“呆板”、“无趣”、“单身加班狗”,是大多数技术员的代名词。
但技术员其实可以是这样的:
这样的:
生活中的范舒舒对咖啡十分“狂热”。
这名气质完全不像技术员的技术员,就是梧州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专门技术界代表——范舒舒。
范舒舒年在桂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后,就进入梧州日报社工作,岗位是技术员,主要负责报社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等的管理和维护,报社内部局域网、信息系统等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新媒体建设等相关技术工作。
一入职,她就迎来工作中的第一个挑战。年,梧州日报社开始着手建设新闻采编系统,由于当时技术人员缺乏,这一重担就落在了范舒舒的肩上。虽然初出茅庐,但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范舒舒包揽了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大部分工作,一边摸索一边攻克困难,终于建立起适用于梧州日报社的新闻采编系统,使编记人员真正告别了笔和纸,迎来了光和电的信息时代。
范舒舒在整理机房线路。何鎏摄
年4月,梧州日报社图片管理系统建设启动,还是范舒舒,担起了这项工程的大旗,从决策到安装实施等工作,都是她亲力亲为。图片系统建立后,可以实现对图片资料进行统一有效的保存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梧州市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图片管理体系,在保留这些珍贵的数字媒体资产的同时,也让其得以服务于更多需要它的地方。
挑战也是机遇,正是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两项大任务。年3月,范舒舒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年,范舒舒被提拔为梧州日报社总编办副主任。
荣耀加身,没有让范舒舒止步眼前,她还谨记着提升自我。年12月,范舒舒取得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
这些年来,从范舒舒手中建立、升级的项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每一项都对梧州日报社提升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还带动了梧州市新闻媒体软硬件水平的提高。
年12月,范舒舒提出了采编系统的升级方案,并顺利完成系统升级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编记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使梧州日报社实现了无纸化的办公环境,也标志着梧州的新闻媒体工作达到了国家的先进水平。
年1月,范舒舒参与建设梧州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年,范舒舒参与建设梧州日报社梧州零距离网站,这是梧州市第一个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
年,范舒舒参与建设“零距离问*”平台,其时,网络问*刚在国内兴起,广西区内还没有一个官方的问*平台,所有搭建和需求只能参考区外城市,但又要符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颇为棘手,但范舒舒和她的技术团队,还是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建立了广西区内第一个网络问*平台——零距离问*。
年1月,梧州日报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签署《全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项目。范舒舒同志负责该项目的立项、整体策划等工作,并负责全面协调项目的实施工作。该项目列入年自治区科技计划的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屡屡担起重任,每每做出成绩,认可和肯定也随之而来。范舒舒于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会评为全区职工技术创新能手,年3月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年4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年度梧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年被评为梧州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面对这些奖章,范舒舒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挑战更大了,但她喜欢这种挑战。难怪在同事的眼里,范舒舒是个“猛人”,在工作中可以“一心多用”:同时接电话、设置系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