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渊源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间的古老歌种之一,是起源、流行在乐东西六里及崖州属地人民群众中的口头文学,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歌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它的起源年代如今已很难考证清楚,但其形成的两大要素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有明叶盛的《水东日记》中记录的一首反映家庭生活的民歌:“南山头上鹁鸪啼,见说亲爷娶晚妻;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娘儿女好孤凄。”和明代丘齐山的一首歌咏真诚爱情的民歌《新镌分门定类绮筵雅令:抗城四句歌》:“郎有心来姐有心,二人好似线与针;针儿何曾离了线,线儿何曾离了针。”这两首民歌与崖州民歌:“嘱亻赤屋头三两间,见我儿哭替我携;人屋儿哭是困肚,我屋儿哭是姑寒。”“求得哥愿侬也愿,定定做成线与针;哥且做针侬作线,针过千层线都跟”相比对照就可以从中品味出其中同根同源的味道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崖州民歌可能是中原古民歌的活化石。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唐宋是我国诗歌的兴盛时期,加之宋元明后移民进入高峰期,崖州民歌饱受多源头民间文化和唐宋诗词的影响,它不仅文辞美,意境美,唱腔美,且创作手法更具有地方特色。它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崖州传统文化、乡情民情、社会形态、生产发展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二、基本内容
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历代民歌大到国家*事,宫廷朝*,小到百姓生活,一针一线,凡事都可以入歌。民歌艺人出口成歌,句句押韵,和谐优美,唱答如流。它的内容一般有篇叙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
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其代表作有《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歌》、《梁山伯祝英台歌》等。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呤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李德裕命名下马岭:“做乜号名下马岭,只见树木生岭上;天涯山海路遥远,何处见人马上骑;唐相号名下马岭,待我学明给你听;只因海圮山路狭,只好下土牵马行。”又如《观音填海歌》:“观音挑土填沧海,哪引嘴提扁担败;哪引嘴提扁担折,一担仙土岭两个。”这些都是流传年代很久的短歌。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歌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三、语言艺术
崖州民歌的语言十分朴素自然。正如张跃虎先生所言:“它平淡而不乏味,富丽而不浮华,特别是那些‘四句歌’更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的印记。从唐朝起,被朝廷贬至此地的高官有韦执谊、李德裕、赵鼎、赵谦等,他们传播的唐诗宋词,对崖州民歌影响至深,使崖州民歌的语言艺术向古诗的语言艺术靠拢。
在崖州民歌中,有不少艺术水准很高的作品。如:“勿说哥愿侬也愿,哥侬情如放风筝;哥做风筝侬做线,风筝几高线都跟。”贴切的比喻,把少女出自内心的细腻柔情,生死相随的誓言和盘托出。“瓜田收瓜瓜压瓜,石灰筑墙灰压灰,铁锤打铁铁打铁,酒饼配饭饭配饭。”以不同劳动的相压现象,喑喻旧社会人压迫人的不平等弊病,虽不明指,却能品味,含蓄的艺术手法何等高超。又如:“真诚换来假变真,干枯树头都生根;竹竿晒衣都出笋,灶里煨薯要牵藤。”四句短歌,阐明只要真诚就没有办不到之事的道理。像这类思想性和艺术性完满结合的民歌,在崖州民歌中信手可得。
四、体裁与演唱
崖州民歌从体裁上说,号子歌、叫卖调、拉大调、哼小调、柔情调、嗟叹调,品种繁多。从曲体上说,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多段体,随用应变。从演唱上说,独唱也好,对唱也好,不仅要讲究姿势、气息、咬字与吐字,而且风格各异,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五、主要价值
崖州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广泛性、通俗性、艺术性、社会性,它与崖州传统文化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保护、继承、发展崖州民歌,将为创作海南题材、崖州风格的地方特色音乐,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也能通过现代艺术和古代民歌的文化交融,促使崖州民歌更加跃彩生辉。
崖州民歌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价值。旧社会历来重男轻女,穷人和妇女很少有机会上学读书,唱民歌听民歌,使社会上没有机会接爱文化教育的人学到知识,通晓古今,知书达礼。如今的民歌之乡中,老幼知“梁生”,女知“梁祝”,把历代名著改现写成民歌,使人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学巨著,这是通过崖州民歌民歌进行文化教育的好现象。摇篮民歌(如“摇侬呤,摇侬大来拾好样,侬见好样侬就拾,切勿跟人歹样行”)就是崖州早期的教育歌。作者/海湖
作者简介:海湖,海南省乐东县*流镇居委会人,海南诗社理事,海南省作协会员,《流韵》副主编,《*流乡土文艺》、《*流楹联》特约撰稿人。在《海南日报》、《南宁晚报》、《三亚晨报》、《语文报》等报刊发文篇,参编《扁豆情》、《乡情曲》、《崖州民歌故事选》、《崖州.*流俚语大观》、《*流镇志》等书。散文《崖州歌如海》获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个人传略入选《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书。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