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国内和海外两大市场,面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重挑战,央企任务繁重。疫情暴发之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曾创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一方面积极抗疫复工,既聚焦主责主业,又做好全社会基础保障;一方面专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紧紧咬住目标不放松。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稳经济,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为您分享全文——
稳经济,勇挑大梁看央企(年04月30日01版)第一针,新冠病*灭活疫苗临床试验启动;73.98米,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载重近22万吨,全球首艘箱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试航……这些天,中央企业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身处国内和海外两大市场,面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重挑战,央企任务繁重。疫情暴发之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曾创下“央企速度”。如今,央企正勇挑大梁,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一方面积极抗疫复工,既聚焦主责主业,又做好全社会基础保障;一方面专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紧紧咬住目标不放松。抗疫复工“央企担当,使命必达”
灯亮了!一盏,十盏,百盏……4月8日零时,武汉两江四岸灯火通明,宣告这座城市正式“重启”。整整76天,多个小时,对国家电网人来说,也是一次不一般的保电任务。▲2月15日,国家电网电力工人冒雪对一台千伏安配电变压器进行红外测温。哪里有需要,电就通到哪里。从火神山到雷神山,从医院应急照明到低压电源保障,保障电力无异于保障生命;从生产急需物资的厂房车间,到春耕备耕中的乡野田间,保电支援就是抢助生产。“真好!再苦再累也值了!”武汉“重启”那一刻,坚守保电的武汉江夏区供电公司湖泗供电所营业班班长宋荣,说出了电力人的心声。不仅仅是电力,石油石化、通信、交通、粮油领域的央企也大多处于基础保障的核心环节、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在抗疫复工“双线作战”中,做好开路先锋,央企肩负重担。▲2月22日,中国石油湖北销售武汉分公司宏图大道加油站站经理马婷拉拽着十几米长的油管快速跑医院锅炉装置供油。“这次疫情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也是对近年来国企改革和发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检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说。在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下,中央企业闻令而动——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中粮、华润、中化等10家央企承诺:防疫期间“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国航、东航、南航确保国内和重要国际航线不断航;航天科技、国机集团、新兴际华等央企紧急研发攻关、扩产转产,仅中石化一家5月底就将形成万吨熔喷布年产能,每年可用来加工一次性医用口罩逾亿只。▲“以战争时期抢造飞机大炮的速度,加快口罩机研制生产!”经过30天奋战,3月8日下午5时整,国机集团下属国机智能第台口罩机在广州下线。▲“为了口罩,我们拼了!”中国石化全程保供,打通产业链,全面介入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3月6日深夜,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口罩核心原料熔喷布生产线提前48小时投料试产。疏通产业链,发挥带动性,复工复产先行。早在2月26日,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已超90%。同时,央企生产链长、涉及面广,中国华电开工建设一大批电力项目,带动发电、配电、输电、绝缘材料、电缆、钢架等民营企业0多家。截至4月8日,中国建筑、国家电网等15家农民工用工量最大的央企已有万农民工顺利返岗复工。▲中国建筑派出专车,借复工人员返程。稳岗位,惠小微,彰显责任担当。向社会减利让利,华润万家免除全国1.4万家门店春节期间全部租金;电网企业落实降电价*策,向超万企业用户降费约亿元。许多央企在年吸纳就业人数基础上再扩招。一季度央企扶贫基金已投资项目91个,分布在27个省区市,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直接或间接带动42万人就业。▲中国移动组织远程面试。“央企给力”“央企担当,使命必达!”央企的积极作为,赢得网友点赞。改革发展抢抓新机遇,壮大新增长点
抗疫复工责无旁贷,改革发展也不能松劲!自3月中旬以来,国资委*委深入中央企业、行业协会集中调研,指导推动央企咬定目标不放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场有变化有困难,能不能以变应变、化危为机?一批央企内抓产品和管理,挖掘生产潜能;外抓市场和营销,激发市场潜力,业绩逆势上扬。防疫保生产,力稳产业链
“你和我,我们终将胜利”“中国德国心心相连,万水千山也难阻断”……近日,两支歌曲在三峡集团流传开来。一支来自三峡集团所属德国稳达公司首席财务官塞巴斯蒂安,他在2月中旬创作了一首《我们必将胜利》,为远在中国坚守岗位的三峡同事们加油鼓劲。另一支来自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李可玉,当疫情在欧洲蔓延,她为德国同事写下《与你同在》,既表达支持,也是对塞巴斯蒂安声援的回应。▲三峡集团员工创作的《与你同在》。
这个小插曲是许多央企助力全球抗疫的真实写照。以三峡集团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其海外投资和承包业务覆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年全球强中,中国央企占据48席,一批批工程、项目走向海外,一项项生产、业务牵动全球。如何保安全、稳运行,是摆在央企面前的新挑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央企海外项目从能源供应、技术攻关、物流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力稳全球产业链。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王会楠审核/张驰
推荐阅读
稳经济,勇挑大梁看央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