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平果市“旱改水”后的丰收场景。
从年起,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对旱地、水浇地、可调整地类进行“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形成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崇左市江州区“旱改水”鸟瞰图。
在实施过程中,广西充分运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对适宜提质改造的地块进行实地核查和评估论证;建立专门台账,聘请国土、农业、水利、交通、造价等专家进行实地踏勘论证后再申报立项实施;动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旱改水”改造;将“旱改水”改造项目与水毁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最大程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来宾市武宣县“旱改水”航拍图。
与此同时,广西注意抓好新增耕地核定和报备入库,确保改造后建成的水田能满足“占优补优”需求,极大提高了各地开展“旱改水”改造工作的积极性。截至年底,全区已核定报备入库“旱改水”项目个,遍及全区14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旱改水”梯田图像。
“旱改水”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但严守了全区耕地保护红线,还较好地解决了新建贵南高铁、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耕地占补难题。通过不断完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机制,建立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实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先后在自治区级平台成功交易批次14.55万亩,累计成交金额90亿元。下一步,广西将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三年攻坚方案,到年,全区新增水田规模指标达23万亩。研究制定耕地用途管制相关*策,进一步明确“旱改水”项目实施的要求和管护方向,为全国“旱改水”工作提供“广西方案”。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作者:唐广生吴丽叶
投稿邮箱:gx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