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农秀梅,广西隆林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南宁时空十大优秀作者。有多篇作品在《金色年华》、《女性天地》、《中国教育杂志》、《南国早报》、《南宁晚报》、《南宁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出版有散文集《月亮下的五月荷》,文笔优美、感性,满布善良、美丽和爱。
阅读,让你变得更美农秀梅
在网上淘了一本书,伊能静写的《灵*的自由》,感觉现在网络真的很方便,不用出门便可买到书,还送到家门口。很多人都说,现在很少再去买纸质的书了,大多都是在网上浏览,方便又快捷,我想,我是老了,在网上看书眼睛很容易就疲累,内容也记不住,也感受不到纸张独有的墨香味,我还是喜欢买书看。
曾经有人问我,喜欢读什么书?我说,喜欢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象年少时一本接着一本的看那些大部头的名著了,但是喜欢书的嗜好,一直保持着,习惯在枕边放上一本自己喜欢的,有空时读上一两页。
“过往的一切痛都是生命里最好的礼物”这是伊能静在书中的原话,也是书的主旨。我读伊能静,开始理解她是个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子。当她从婚变的痛苦经历中走出来时,她才意识到人生丰富内在的真正含义:人生原本是孤独的,品味孤独,是人生的美丽境界.她终于在现实中找回了自己的自信.“最近总有机会安静地走向自己的内在,感觉心的安稳.”
这本书是她深刻的触及心底的情感,把对爱的无限渴求,对爱的深刻领悟,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她在文字中重生,她用文字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这是她对自己前一段生活的感悟和总结,其中有很发人深省的语句,是她对生活的认知和感触,我觉得对我们同样也有着启迪作用。
当面临巨大的伤痛,她说,用阅读、写作来疗伤。这一点很是有共鸣。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喜欢阅读。那时,海子的诗是我每天睡前必须一读的作品。海子的诗以它的淳朴,纯净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
长发飞舞的黑眼睛姑娘
不象我的姐姐也不象
不似早嫁的姐妹迟迟不归
如今我坐在街镇的一角
为你歌唱,远离了五谷丰盛的村庄
——《海子:长发飞舞的姑娘》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只有海子的诗,我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小屋里阅读那些空灵美丽的诗句,读书的时候我仿佛与世隔绝,在属于自己和诗人的世界里徜徉。那个时候读海子,读徐志摩,他们的诗都很优美,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并不完美。诗人的诗很美,诗人却无法用诗歌来救赎自己的灵*。因为诗人太纯粹,简单,敏感,而让世界伤害到他,他只能放弃写诗,放弃那种抒情的情怀,甚至放弃了生命。海子和徐志摩的命运使我想起钱理群的一句话:“我们追求世界的完美性导致我们对破碎、丑恶、缺陷、糜烂时不愿承认他们的客观存在性,并设想出他们将会存在的一种完美的状态称为乌托邦称为神话。它们就成为我们的信仰并成为我们自我生命的一种归宿。”
那个时候,也和其他人一样热衷于读凡高,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能读懂多少,我想,或许真正能够读懂凡高的也没有多少个。在凡高的眼中,一切的生命都洋溢着爱的辉光;艺术是他灵*的归所,爱是照耀他灵*的神镜。凡高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一百多年了。在孤独和饥寒中殉道的凡高精神已在图书馆里蒙上厚厚的尘土;很少有人能理解《向日葵》,很少有人能读懂凡高;一百多年前他没有一个真正的知音,一百多年过去了,真正能理解他的精神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
读萧红的《饿》,简直苦得让人流出泪来,她说:“朗华还没有回来,我拿什么填饱肚子?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可以吃吗?”;读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那个时候,我刚来到南宁,一切都很陌生,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我的生活过得很艰苦,那时陪伴我的只有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不感到孤独和害怕。
我认为贫穷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不是物质上的贫乏,而是由贫穷所引发的精神的扭曲。所以我想对待贫穷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有了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别人有的你终有一天会有,而且你还拥有别人所没有的苦难转化而来的精神资源。
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