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凤凰展翅起青山,青秀山览胜及典故
TUhjnbcbe - 2022/8/23 21:31:00

记得之前《南宁晚报》发表了一首七律《青山塔影》:凤凰展翅起青山,龙象泉涌声潺潺。
          影随波涛奔江海,风舞绿浪现佛禅。
          萧阁有文传盛世,董翁无意住边关,
          游人若问当年事,碑立平台绕雾岚。

这首诗在许多的描绘青秀山的风景诗中,比较巧妙地全面展现了青秀山旅游风景区的特色。

青秀山,又名泰青峰,方圆10多平方公里,古来就是南宁市一个天然的游览胜地。过去一直说它距离城区5公里,如今,山岭与城池已经连成一片,这就更加彰显其作为城市风景区的稀奇珍贵。从市区青山路上青秀山,迎面是白柱蓝瓦风雨桥造型的宽阔的大门,门内是铺设水泥的梯形大广场,壮锦和铜鼓的巨大雕塑群置放于广场的平面舞台内壁上,展示了壮族文化的风采,许多重大节日文艺活动和电视栏目的拍摄就在这里举行。

“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青秀山大大小小10多座小山峦海拔最低仅为80米,最高的山顶凤凰塔海拔也只有米。站在凤凰塔上举目四望,只见群峰起伏,绿浪翻滚,云雾缥缈,邕水蜿蜒;凤岭的山脉向左右延伸,恰像一只巨大的凤凰展翅腾飞。凤凰塔的正前方,如带的邕江的围合内,一座座小山包就像一朵朵鲜花向着凤凰头开放。听说小山包一共有99座,这就是青秀山“凤凰戏牡丹”的有名景点。凤凰的右冀岭赫然屹立一座50多米的九层龙象塔。原塔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南宁淡村人,礼部尚书萧云举所建,萧云举同时写了一篇游记《青山记》。

年由于当地官员害怕日*的飞机轰炸南宁而把它拆除,年在原址重建。这是一座八角重檐九层砖石结构的高塔,为青秀山的标志性建筑。登上高塔,凭窗向邕江南岸远眺,五象岭如五头大象排空而来;向四周俯瞰,无边的绿浪拥簇着一条条街道和一群群楼房,滚滚邕江蜿蜒向东奔腾而去;眼下白墙*瓦的步云门、云天阁,亭台绿树掩映的天池,一排佛殿组成的水月庵,佛禅拥聚的泰国园,绿草如茵的环山翠坪,无一不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龙象塔旁,有一处景点,怪石嶙峋,苍松叠翠,这就是著名的董泉景区。这里有一口方井,其正面有一石雕龙头,清清的泉水从龙头潺潺流出,每当炎炎夏日,游人蹲下喝一口清凉的泉水,顿觉沁人心脾,舒爽无比。

据《南宁府志》记载,此泉是明代嘉靖年间被贬谪到南宁闲居的刑部主事董传策发现的。他叫人在泉眼处安上这个石凿的龙头,每当春夏两季,汨汨泉水从龙嘴流出,让游人接水饮之。当年,左江兵备徐甫、郡守方瑜与董传策同游青秀山时,给此泉送了个雅号:董泉,并命石工在龙头旁刻下了这两个字,在泉水正上方的平地上修筑“董泉亭”,一是作为纪念,二是作为董先生休憩之所。

同时还在其左边的石壁上刻下了徐甫的一首七绝,至今尚依稀可见:一派甘泉泻石涌,石龙暂卧此山中。
          商霖自是苍生泽,只令邕南忆董公。董泉亭后来被毁坏,清代曾经重修,并视其泉水为“神灵”,往往在干旱年份取泉水祭天求雨,因而把“灵涎霈泽”的匾额挂在亭子上,亭柱上镌刻一联:
          勺水为霖四野咸歌岁稔
          一亭志感千秋永识神功如今的亭子于年重建,匾额及对联都恢复了原样。

董传策是嘉靖年间进士,在朝廷中参与弹劾奸臣严崇父子的活动,因而被贬谪到南宁。徐甫与方瑜亦是同朝进土,对董传策的高风亮节非常钦佩,相信董先生犹如董泉中的石龙,只不过是暂时躺卧在青山而已。董传策由于得到地方官员的关照,常常云游于青秀山的茂林秀水之中。他自编《青山歌》,在山上常击节唱道:青山高,千峰石笋插云霄。
          青山下,江水平铺村映射。
          青山水,卷石嶙峋竹啼鸟。
          青山大,五象星罗吹响籁。
          ……
          青山四时尝不老,
          游子天涯觉春好。
          
  ……董传策的诗还有一些,都近乎顺口溜。同一个时期被贬谪到横县的同事吴时来亦不时到青秀山游玩,他写的诗不仅比董先生讲究韵律,而且更加含蓄,他的七律《游青山》:
          古寺云边一径逢,岩头高仰化人踪。
          崎岩石势飞泉上,蔼雾郊城村色中。
          秋月半江明法印,疏松十里响元凤。
          美人已结石山约,吟赏远来信宿同。诗中的古寺,即距邕江边两三百米处的青山寺和独孤庙,寺庙旁有一巨石状如美人。过去这个地方香火甚为旺盛,是南宁古代繁华的旅游景点。可惜寺庙早已荡然无存。而在其侧面,有一壁几十米长,十多米高的悬崖上有一岩洞,叫撷青岩。

岩洞外古榕苍劲挺拔,盘根错节,蔚为壮观。在悬崖石壁的正中,横刻着“阳明先生过化之地”八个大字,人称“摩崖石刻”。这是明代嘉靖四十年左江兵备佥事欧阳瑜为了纪念在南宁办过敷文书院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而镌刻的。很明显,此乃取意于王阳明倡导的“文德感化民众”的理念。清人梁兆吉亦赋诗一首《阳明洞天》,歌颂王阳明的文德武功:古洞岿然枕碧流,风恬山静水悠悠。
          岸横笔阵江疑断,峰点墨烟翠炊浮。
          偃武不须歌六日,修文便已格遐陋。
          只今过化存神处,胜迹犹传粤岭秋。青秀山的凤凰塔东北隅还有30多公顷的热带雨林的生态园林景点,耸立着八仙聚会浮雕的瑶池仙境,还有香烟缭绕的观音禅寺。凤凰塔下的萧台平地上竖立着两座碑柱,上面刻制有萧云举、董传策、方瑜、陈大伦等历代名人、州官的诗文,在其附近的山坡上,建有诗词碑廊,使游人在青秀山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得到优雅的人文景观的熏陶。在诗词碑廊中,莫文骅将*的一首七律《题青秀山》最能引起南宁人的共鸣,诗曰:
          青山秀丽傍邕江,背靠平湖脚底看。
          翠绿藏茂龙蛇舞,朱红亭榭翡玉妆。
          高塔突然峰中出,董泉幽静口流芳。
          放眼开怀天地阔,兴余归去袖笼香。

莫文骅将*年生,系地地道道的南宁市人。参加过百色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兵团*委、广西*区副*委兼南宁市市长,后调北京,授中将*衔,中国人民解放*装甲兵*委。莫文骅是一名儒将,出版了《回忆红七*》、《二十年打个来回》、《莫文骅诗词选》等多部著作。年12月南宁解放时,曾在南宁作诗二首:其一:
          雷霆万钧力,疾风卷乌云,大*突桂境,残阳已西沉。
          血战二十载,重踏家乡门。地面变颜色,天上换星辰。
          其二:
          仰望北门楼,不觉泪涔涔。曾悬拔哥首,示众惨无伦。
          郊外刑场地,烈士血淋淋。沙场鏖战士,多数化征尘。

在青秀山的诗词碑廊里,除了《题青秀山》外,外刻有他的亲笔字:“山川秀丽,日月光华”。巍巍青秀山,青松碧水,亭寺镌刻,为邕城哺育了一批批的名人雅士,而历代有识之士又为青秀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使其增添厂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机。有游客作诗赞道:赏诗勒石泰青峰,人文佳景展新容。
          古风神韵流异彩,瀚墨龙蛇映长虹。
          诗吟绿城千秋业,画绘青山万古松,
          自古碑刻多盛世,南州明日更辉宏。

青秀山风景区的开始重建开发是年甘祥梦市长主持的。老市长不仅在风景区的入口处勒石《重修青秀记》,还在凤凰塔平台下的雾岚迷漫的巨大的吞棺石上书刻两米大的行草:“剑”,书法雄浑飘逸,虎虎生风。在他去世后,人们没有忘记老市长领导青秀山开发的功绩,在报纸上撰文吟诗以作纪念,其中有一首七律《游萧台》中深情地写道:一剑潇洒立石岚,平生豪迈酒未酣。
          抚壁呼唤萧阁老,市楷佛册可入甘。在年11月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前夕,青秀山上多米的竹制广西山水长廊建成并对外开放。长廊由多间竹廊连接而成,竹廊两侧建有护栏和竹座椅,三个鼓楼和四个竹阁点缀其间,鼓楼顶上制建了木质的葫芦,梁上挂着绣球和壮锦,预示着游人“福、禄、寿”,带上好运,一生平安。

图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凤凰展翅起青山,青秀山览胜及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