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阅广西各种报纸时,我发现一个妙趣现象:副刊名号各有千秋,体现出浓郁的八桂风情,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区内第一大报《广西日报》副刊名曰“花山”,将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花山壁画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的文明象征,庄重雄浑,充满了魔幻色彩。作为自治区最重要报纸的副刊,取名“花山”大气磅礴,又极具民俗文化韵味,妙不可言。“花山”还和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副刊名字“大地”遥相呼应,形成唱和之势。
花山体现出壮乡特色的还有《来宾日报》的“盘古副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作为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来宾市的壮乡儿女引以为傲,用“盘古”命名市报副刊便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多家报纸的副刊冠名均与之相关。首府南宁终年绿意盎然,别号“绿城”,《南宁晚报》副刊名“绿韵”便由此而来,使绿城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花桥是桂林最大的公园——七星公园的“名片”,《桂林日报》副刊以“花桥”为名,彰显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殊荣。《柳州日报》副刊“都乐”则取自柳州著名风景区都乐岩。百色的碧澄湖婉约秀丽,被誉为“桂西明珠”,名曰“碧澄湖”的《右江日报》副刊同样熠熠生辉,文采飞扬。历史上,万花楼是玉林的镇城之宝,相传其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而今天,《玉林日报》的副刊“万花楼”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辱其名。同样以建筑为名的报纸副刊还有《玉林广播电视报》,其副刊“云天艺苑”缘于市内景点云天宫。
花桥除了景点,有的报纸副刊得名于各自城市的母亲河,比如《梧州日报》的“鸳鸯江”,《玉林晚报》的“南流副刊”等。
与内陆城市相比,几个沿海城市的报纸副刊名称荡漾着一股浓浓的海洋气息。北海市的合浦珍珠号称“南珠”,名满天下,《北海日报》《北海晚报》的副刊均不约而同地以之为名,此外,《北海日报》的另一版副刊“银滩”展示出“天下第一滩”的柔美之情。《防城港日报》的副刊取名“月亮湾”,浪漫唯美之意与月亮湾相得益彰。另外一座沿海城市钦州的报纸《钦州日报》,副刊名曰“美人鱼”,让人对三娘湾缠绵悱恻的动人传说浮想联翩。
伴随着海风气息的还有《广西*协报》的副刊“红树林”,作为热带、亚热带典型的海湾、河口生物群落,红树林在广西沿海地区颇为常见。《广西老年报》的副刊“老树新枝”,顾名思义,旨在让老年人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活力。
红树林当然,还有不少区内报纸副刊命名相对朴实,但都体现出自己的办报宗旨和特色。《南宁日报》的“艺廊”、《河池日报》的“文艺副刊”、《南国今报》的“文苑”“艺苑”、《来宾日报》的“书香”、《北部湾晨报》的“文化副刊”等等都透露出清淡雅致的文艺气息。与上述副刊名称相映成趣的是,一些报纸副刊名称则散发出强烈的市井味道,贴近生活,很接地气,个中代表有《广西工人报》的“人间真情”、《广西广播电视报》的“人生百味”、《贺州日报》的“百姓”、《贵港日报》的“人生”、《百色早报》的“百姓故事”、《西江都市报》的“都市闲情”、《左江日报》的“百姓副刊”……
新闻招客,副刊留人。金庸先生也曾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八桂报纸副刊,正如各自名称一样各有所长,争奇斗艳,让老百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