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正月
张倩华
辞旧的爆竹劈里啪啦,炸满乡村;迎春的锣鼓咚咚锵锵,响满乡村。酒香风中飘,龙灯空中舞,秧歌地上扭……乡村的正月大步流星、眉飞色舞地走来了。
乡村正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字眼。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庄稼人一反常态---平时节俭,现在挥霍;平时勤劳,现在懒散;平时邋遢,现在干净;平时粗野,现在文明……人与人之间一下子变得彬彬有礼,客客气气。大街小巷里,老老少少川流不息,你提酒到我家来,我送肉到他家去;见面必打招呼,相聚必说祝福。随便走进哪家,墙角旮旯收拾得清清爽爽;门框贴春联,窗子粘剪花。让座、让吃、让喝、让玩、让耍;上糖、上烟、上茶、上菜、上酒,笑声朗朗,喜气盈庭。酸的、甜的、酥的、糯的,全部端了出来,开怀畅饮,吃它个心满意足,喝他个酩酊大醉。
乡村正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音符。舞龙灯、扭秧歌、跑旱船、猜谜语……从正月初一一直闹到正月十六。经过一个腊月的精心准备、排练,积攒了一年的欢声笑语终于有机会酣畅淋漓地张扬起来。一年一度的大竞技、大汇演,千奇百态的造型,花样翻新的细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龙的节数越多越好,狮子的头越大越好,秧歌队伍越长越好,这象征着大吉大利,更预示着庄稼人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好。人们从四村八庄倾巢出动,鞭炮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人头攒动,比肩接踵,几乎要将街两边的店铺挤倒。鞭炮、蜡烛、香纸、糖果、点心,一把一包的货物卖出去,一张一沓的钞票收进来。俊俏的老板娘已经从早上站到傍晚,不喝水、不吃饭却依旧脚下生风,容上挂笑---力气是奴才,用完还回来,这可是难得的商机,眼看着财源滚滚而来,谁不精神百倍,干劲冲天?
乡村正月是一个萌动的日子。正月十六一过,春节的热闹劲儿如海潮般退去。人们吃饱了、喝足了、耍够了,屋梁上的肉也炒没了,酒坛里的酒也喝光了,他们度过了一年中最豪华、最奢侈、最开心的幸福时光,觉得该抖擞一下精神了。此时,春意盎然,万物勃发,庄稼人早已安捺不住内心的狂跳,打开福字门,走出酒香村,在田埂上大声喊叫,阳光、雨露,散发出潮潮的雾气与空中浮动的炊烟混作一团,蓬蓬松松向阔野涌去。于是,第二天,他们赶着牛、扛着犁、肩着耙,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他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期颐着金灿灿的收获。
乡村正月,处处荡漾着甜蜜蜜的笑,时时透着热腾腾的美,这是人间的仙境,这是和谐的乐章,这是红红火火的日子在季节里歌唱。
作者简介:张倩华,女,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天涯孤客、沙漠胡杨林、雪之恋等,中国银行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中国银行南阳分行,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金融》、《金融时报》、《金融作家》、《工人日报》、《中国金融工运》、《中行职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南都晨报》等纸质媒体及中国金融新闻网、中行职工网、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