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扎实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文明之风悄然浸润构成绿城文明底色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美誉度、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今天,我们走在南宁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折射出了南宁城市文明创建中的智慧与良苦用心。而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文明之风已悄然浸润市民心中,成为这座城市前行的力量,构成了现代都市的文明底色。
优化停车位交通乱象被“治愈”
创城就是为民谋幸福的过程,没有了形象工程,多了为民的实事工程。油烟扰民、跨门槛经营、乱停乱放、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一个个民生焦点被提上文明创建的“日程表”,开展文明专项检查,找寻城市管理难点,监督解决诸多民生问题。
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对付长期以来的一些交通顽疾,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多方资源,从根本上治理了交通乱象,市民出行也自觉做到遵守交通规则,违法现象有所减少。
例如,在青秀万达广场前,长期以来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突出,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市容市貌,交警部门曾多次开展集中整治,但顽疾一直无法根治。今年7月初,南宁市交警部门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利用有限的空间优化了停车位,从根本上治理交通的乱象,满足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
经过整治后,以往路边车辆扎堆乱停放的现象几乎不见,各临时停放点井然有序。因为有了免费的临时停放点,大家都很自觉将车辆停到指定位置,根本需求满足了,秩序自然也变好了。
青秀万达广场前给外卖小哥设置了专用停车位。记者程勇可摄
无独有偶,在民族双拥路口,以往突出的交通违法乱象,经过“精细化管理”后,也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民族双拥路口是整条民族大道上车流量仅次于七岔路口的十字路口,尤其是早晚高峰期,车流量密集,路口各方向等候的非机动车众多。就是这样一个路口,在交警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下,交通违法现象相比以前大幅减少。除了“教育、劝导与处罚”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交警部门还对路口交通志愿者、学员进行岗前培训,定人定岗定责分散式管理,多管齐下,确保了路口交通有序、畅通。“刚开始严管的时候,每天处罚量有80人左右,到现在锐减到20人,而且数据还在不断减少。”路口执勤的民警感慨道。
精细化管理打造“高颜值”城市
创城就是利民便民的过程。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的整改工作成为“督办”的重点。而老旧小区环境的整改提升,更是创城工作的一大难点——路灯长期“失明”,路面坑坑洼洼,楼道乱堆放杂物,满墙的小广告好似“牛皮癣”……
经过整改之后,紫荆苑小区、明园饭店宿舍、聚宝苑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换新颜,小区虽“老”,但不“旧”,相关部门通过扎实的工作,提升了街道文明程度、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创城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农贸市场内,热闹非凡,经营户销售保质保量,市民放心购物;在城中村,醒目的*线框定商铺经营范围,有效整治跨门槛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居民区,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公园里绿意盎然,草木葱茏,市民或悠闲自在遛娃,或进行体育锻炼,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埌西村画*线框定商户经营范围,有效整治跨门槛经营。记者刘增璇摄
除了以精细化管理打造“高颜值”城市,各级部门还巧绣城市“里子”,实现“颜值”“品质”双提升。比如,升级版的“门前三包”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城市市容市貌的维护、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不再是大家“各扫门前雪”,而是携手一心、众人拾柴火焰高。
全民总动员激发无限文明能量
创城就是为民靠民的过程。“我们城市由无数个个体‘微分子’组成,只有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才能聚合成无限强大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南宁市其实已经打下了基础,“创建为民”成了“创建靠民”的巨大凝聚力,真正实现“全民总动员”。
在车站、公园、广场、社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来帮忙。外地旅客晕倒站台,车站数名工作人员与医务人员闻讯赶到现场救治;在火车站前广场,引导员在高温酷暑天气下,引导出租车、公交车有序进出;地铁站台上,志愿者引导乘客排队有序上车;社区里,市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新秀公园门口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愿者热心为游客服务的一幕美如画。记者宋延康摄
盛夏时节的南宁,骄阳似火,但也不及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的热情。身着“红马甲”的他们,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但仍坚持在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创城宣传,给市民提供公交线路咨询,为展示首府南宁的文明形象贡献力量。
这群志愿者,只是南宁市民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
看,无数社区居民行动起来了,“红领巾”们行动起来了,带着扫把、垃圾铲、火钳等清理工具,对背街小巷、道路沿线路面缝隙、卫生死角等区域的烟头、废纸、落叶、杂物、杂草等进行清扫。
兴宁区工作人员带着孩子捡拾烟头,从小感受文明熏陶。记者宋延康摄
看,大批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行动起来了,私家车主也行动起来了,自觉礼让斑马线。礼尚往来,行人也变得自觉了。“行人一个感激的目光,或是向我们伸出大拇指,都让我们内心一阵激动。”私家车车主梁轩感叹说,这一个小小的肯定,让他特别有满足感,这也是幸福的来源。
无数市民的合力,托起了一座城市的爱心“丰碑”。
“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到处溜达也不知道去哪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文化活动也多了,早上我们去公园晨练,午饭后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到文化馆看节目,晚上也热闹,走到江边散散步。”说起现在的生活,退休已两年的王阿姨津津乐道,“生活在文明城市不仅‘脸上有光’,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南宁,幸福感很强。”
来源:南宁晚报
南宁女性编辑部综合编辑
原标题:《文明之风悄然浸润构成绿城文明底色》